诗书传家久,耕读继世长。12月25日下午,由我县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舞台情景剧《百年家风》在县城市民文化中心大剧场拉开帷幕。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贺懋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汪和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刘保权等省市宣传部门领导现场观看演出,并参观家风家训馆和东至好人馆。
县领导孙革新、胡琼瑶、刘社教、刘杰、柯春平、叶云生等观看演出。
剧目开场
正式演出之前,县委书记孙革新发表致辞。他首先向莅临现场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体编导、演职人员表示诚挚的慰问。孙革新指出,注重家庭家风家教,既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我县把周氏文化和周氏家风作为唱响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和突破口,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形式,推出了系列富有思想性、艺术性的精品力作。今年我县又以周氏家族为原型,自编、自导、自演自主创作情景剧《百年家风》,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推进了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并在尧乡大地落地生根。
面对周馥家族百年兴盛的宏大架构,情景剧以周馥老家周村爷孙对话为起承转合结构全篇,以“诗书传家”、“先国后家”、“想着人家”、“不忘老家”为周馥家风的支撑点,辅以童谣、民歌等揭示主题,烘托气氛,渲染情境,展示东至周氏家风富有的精神内涵。
周村爷爷讲述故事
舞台情景剧是基于舞台的戏剧艺术,一般采用“演唱+舞蹈+对白”形式呈现。“情景剧的形式,老少皆宜、喜闻乐见,易于群众接受。”县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情景剧统筹唐礼琴这样解释采用情景剧来呈现周氏家风的原因。
依依不舍
整个情景剧时长60分钟,分四幕:第一幕《走出周村》,介绍了一介寒儒周馥走出大山,施展自己的抱负,这是整个周氏家族兴盛的起点;第二幕《实业报国》,发迹的周氏后人大兴民生事业,救国救民;第三幕《反哺桑梓》,致富不忘家乡,周氏后人在家乡办学建厂修桥铺路;第四幕《故土寻根》,在外开枝散叶的周氏后人回乡寻根问祖。
告别妻儿
今年初,我县将打造以周氏家风为核心内容的情景剧列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从构思到剧本创作到最终演出,历时近一年。”《百年家风》总导演李丽说,到底以什么形式呈现,是准备工作中的一项难题。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对比了话剧、小品、歌剧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后,最终确定了舞台情景剧形式。
创办第一代水泥
“光收集资料就用了两个多月。”剧本创作人黄萌芽介绍,为了不受外界干扰,他在家闭门构思十多天,每天写稿14个小时以上,两个多星期才完成初稿。老黄说,“初稿经过不断修改、完善,到第六稿才定稿。”
创办宏毅学舍
在剧本创作同时,音乐创作、演员招募、服装、道具、舞台布置、舞美设计等紧锣密鼓进行,10月开始进入排练阶段。200多名演职人员参与排练演出,年龄大的50多岁,小的才7岁。
据了解,东至周氏家族在晚清至20世纪的百年时间里,整个家族迅速发展成为文商并举的大家族。这个百年家族以周馥亲撰的《负暄闲语》为家规家训源头,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不仅有周馥那样的国之干城,也有周学熙、周叔弢那样的民族实业家、慈善家,还有周炜良、周一良、周仲铮那样的科学家、学者和艺术家。
采茶舞
“虽然辛苦,但很有意义。”出演主角“周村爷爷”的田龙坦诚,演情景剧压力山大,“关键是要把人物的风骨展现出来。”
周氏后人寻根
“看了情景剧,我了解了周氏家族,作为东至人,我为有这样家族而骄傲。”至德小学学生刘子萱说。
“太震撼了。”看完情景剧,一中教师唐璟感叹,东至有这样家族,有这样的家风值得每个家庭学习。
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你们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同家庭成员一起,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温暖了人心,诠释了文明,传播了正能量,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都是好样的!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县在“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中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精神,创新举措,积极作为,以传承优秀家风为切入点,打造《百年家风》情景剧。这种以艺术形式涵养好家风优作风,传递优秀家风正能量的做法,系我县在全省首创。
60分钟演出,一年准备,弘扬百年周氏家风,情景剧仅仅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