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故里情深 > 记忆中的梅城小学

记忆中的梅城小学

阿光|发布时间:2023/4/24 16:08:49|栏目:故里情深 |浏览次数: 2939

梅城小学,是我儿时的启蒙学校,位于梅城古城南门外,民国时期留下来的房子,成了远近几个村唯一的公立学校。距离东至县城尧渡街5华里。我在这里学习了5年,朦胧中度过了我的少年时代。

梅城小学校址在玉峰山下,梅城南门河边,房子按照风水学的标准设计建造,前方较为开阔,建有一面影墙,墙后面是一口池塘,背靠梅城古城,左边是县委党校,右边是童井队,聚风聚水聚气。

记得1970年春季,我正在党校大院里玩耍,父亲把我找了回来。给我洗了脸,还换上过年才穿的衣服,把一个军绿色的书包递给我挎上,拉着我来到对面的梅城小学报了名,就此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

梅城小学与我居住的党校面对面,同一条梅城路,同样冠以校名,挨得这般近,在东至县绝无仅有,这就是梅城小学。校园里都是老房子,梅城小学实行五年制教学,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在当年名列前茅。

在我记忆深处的梅城小学,距今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正因为五十多年前的事情,我还依然会有比较清晰的记忆,是因为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特殊时期,小学里的故事,让我至今不能忘怀......

梅城小学位于梅城路95号,面积有十亩多地。学校前身是敬慈学堂,是梅城周村的族人,曾担任清朝两江、两广总督周馥的第四子、北洋政府总长周学熙于1910年,在南门外计家购土地10余亩创办。

周学熙在外创办实业发达之后,常思自己幼时上学之艰,立意振兴家乡教育,使桑梓后继有人。1921年周学熙将自己在家乡的田地233.8亩,房屋16间收入的七成,为振兴家乡教育而专门在家乡出资兴办的学堂,搭建宏毅学舍,实行免费教育。

学生以本县为主,学制为补习班两年、预科班三年,本科班五年,本科生毕业后,可以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或出国留学。宗旨以中国旧道德旧文学为根本,辅以英文、数学及新知识之切于实用者,以期养成任重致远之人才,与普通学校性质不同。

凡来肄业者,须专心向学,切实用功,以服从学规为主,严订章程学规及课程。附设图书馆及宏济书药店。在校生凡品德端正,年终功课考评成绩优秀者,分甲、乙、丙三等给予奖励硬币10元、5元、3元。北伐战争时,军阀孙传芳率部溃逃,途经秋浦时大肆烧掠,学舍被毁,无奈停办。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7月份,周学熙命其子周志俊回乡办学,以酬其志。周志俊先生与胞兄明泰(志辅)等相议,派友人徐友樵等在宏毅学舍旧址开办私立小学。于次年二月初正式开学。先以儿童乐园代校名。不久,董事会遵照周志俊先生旨意定校名至德周氏私立敬慈小学

“敬慈小学刚开始办的时候,因周氏办学经费充足,教学设备齐正,教师水平高,教学质量好,因而学校发展很快。学生主要来源于附近的周村、梅城、南门岭,并迅速扩大到徐村、孝义、河西、东山、梅山,连县城附近几十里路以外的山区查桥、良田、官港等地的在校学生也纷纷慕名而来。

1956年,经鲁、皖两省教育厅商议决定,私立敬慈小学改为公办梅城小学1970年至1974年,我在梅城小学上学。记忆中,还隐约有老校舍的一点模糊印象。整个校园呈字形布局,校舍都是清一色的青砖瓦房,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学校大门面朝南,是一栋三开间的老房子。

一年级开学,上午,我从家里走到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校大门,门框下部挨着地面有一块长石槛在门口。进门要从门坎上跨入,进门两边是厢房,左边是天井,有小门通往食堂,右边有小门通往教师厨房。正面是后门。门外是空旷的大操场,操场上是蓝球场,南北相对立着2个蓝球架。

靠东面是院墙,墙内栽种着一排水杉树。学校中间是坐西朝东的大礼堂。礼堂西面有1棵石榴树和两张乒乓球台,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礼堂南边有一排坐南朝北两头是三年级教室,中间是3间老师宿舍,后面有一排教师宿舍中间有走廊相连,北边是一排4间其中2间四年级,2间五年级的教室。

西面坐西朝东,左边一排2间,1间二年级教室,1间办公室。右边是14间面对面的2间一年级教室。1间是老师办公室,12年级教室。中间是一条过道,往后走下台阶就是操场,左边院墙角落是一座男女厕所。每个年级两个班,师生五百多人。北墙角有小门出校,方便童井队学生上学。

校园布置的井井有条,整个教室干净整洁。朦朦胧胧的跟着班主任王老师后面,走进102班教室,紧挨着老师办公室。教室西面有2个大窗子,光线很好,在老师的指挥下,我们坐到各自的位子上。两人合用课桌和长木凳,桌面下空格放书包,我坐在长凳上,看着眼前的黑板,一切都那么新奇。

一道两米高的砖墙圈起我们所有的小学时光,院中的一棵石榴树,像一把绿伞,高高地呵护着这方小小的院落。院墙内有一口古井,井水甘甜可口,滋润了全校师生。院墙外南边有一口小池塘,塘边没有榕树,却有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操场边没有秋千,仅有的是2台缺了角的水泥乒乓球桌。

班主任方老师,30多岁,身材苗条,美丽大方,说话平和,声音温柔。即使我们淘气也不大声训斥我们。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深深的影响着我,让我也喜欢上了她的课。特别喜欢她讲课时的神态,双唇一张一合,每个字从她的嘴里欢快地以各种姿态跑到我们的耳朵,又溜进我们心里。

当看到我们积极回应她提的问题时,她会抿唇一笑;当我们面露不解时,她会紧锁眉头,而后又神情严肃地再次讲解,直到我们都明白了,她的眉头又会舒展开来,笑容又重新爬上了她的嘴角。她教我们的语文课,使我受到了真善美的滋润;她教我们背毛主席语录,使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方老师教我们第一堂语文课就是五个大字《毛主席万岁》,至今我还记忆犹新,难以忘记。还记得,第一学期期未,被授予《五好学生》。当时,我坐礼堂第一排,校长第一个报我名字,当时我不知所措,王老师拉我起立,按下我的头向校长躹躬致谢!我们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向父母炫耀。

记忆中的老师们严厉而亲切的。在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如明灯,指引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传授给我们宝贵的知识与做人的道理。老师的目光是敏锐的,我们任何小小的伎俩都休想逃过他的眼睛,老师的关怀是体贴入微的,如园丁对每一朵娇艳的或者平凡的花都付出同样的心血。

老师的爱是无私的,如蜡烛,默默无悔地燃烧着,然后让这种燃烧的光芒与学生们幸福的笑靥相互辉映。虽然一支蜡烛的燃烧是有限的,但被它点燃的灵魂的跋涉却是无限的;虽然蜡烛的光芒是微弱的,但它却能照亮我们的一生。还记得教我们老师名字,韦玉竹、姚咏莲、阮金英、虞桂荣等。

那时是素质教育,成绩好坏,全凭个人修为。老师除了课堂布置作业,没有课外作业。但课堂作业必须完成后才能回家,有几次因为作业没有按时写完,被老师罚晚回家。放学了,怎么玩都行,春天在党校桑树上摘桑果,夏天去南门河学游泳,秋天上纸坑山捡杉树刺,冬天在学校操场堆雪人。

老师每天在黑板上吱吱嘎嘎地写个不停,给予我们孜孜不倦地教诲和关爱。渴望知识的我们,如同一张空白的纸,期盼着知识的填充和描绘;如同一棵稚嫩的幼苗,期待老师精心地培养和浇灌!五年的小学生涯,我就是在这里学会了b p m f ,在这里学会了加减乘除,学会了乘法口诀。

那时的课间十分钟,有许多游戏陪伴着我们一起快乐。随便捡根树枝在院子里画个房子,就能开心的玩上一整天;一根皮筋,几个同伴,就可以演绎出一场花样百出的艺术舞。教室里冬天挤墙角,夏天操场上你追我赶,春秋季乒乓球桌边嬉笑打闹。尽管那些游戏有些单调,却是其乐无穷!

在校园里我们经历了地富反坏右的批斗会,投入了在全校开展的群众性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挖防空洞和修工事的活动。参加了批林批孔忆苦思甜大会,梅城大队柯支书给我们学校师生做忆苦思甜报告,会后,吃糠菜饭。还赶上了黄帅反潮流交白卷的张铁生思潮。

上学路上,一边走,一边玩,蹦蹦哒哒的就到学校。春夏秋冬的时光里满满的都是幸福和开心的笑声,要在夏天还好,若是冬天,路上被强烈的北风吹,刺骨的寒冷,使劲儿剁剁冻的冰冷的脚,又搓搓冰凉的手,吹一口哈气,也是白雾在眼前萦绕,马上要结冰的样子。

岁月的风雨轮回,让它迎来送往一届又一届新老学生。公厕位于院外西南边,直距三十多米远,因为蹲位少,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像离弦之箭,连平时害羞的女生也不例外。也许人的年龄一大,就会有很多年轻时的记忆碎片,在脑海里一波逐着一波,断断续续,时隐时现。

梅城小学对我的影响颇大,千言万语也讲述不完我对校园的思念。时间一去不复返;美好的时光像水一样地流走,恍惚间已无法追寻。时隔多年,小学的往事像刻在脑海里,抹也抹不去,每每想起都令我神往,曾经的校园时光,将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时光永远的不停息,人生像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旅行,把我们小学五年的年华都带去!不知不觉中,我们曾经年少的容颜,已被岁月无情地涂满年轮的沧桑。走向耳顺之年的路上,不禁感慨,逝去的时光是多么的令人难忘,逝去的童年又是多么的快乐啊!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