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夫人与周家慈善事业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发布时间:2019/12/12 9:49:56|栏目:祖德流光 |浏览次数: 6732

周馥家族,邑人亲切称之为“至德周家”。馥公笃守程朱之学,强调诗礼为本,孝友传家。其子学熙在《示儿最后语》中写道:“先公笃守程朱学,孝友传家忠厚存,门祚兴衰原有自,愿儿诗礼教诸孙”。这首绝笔诗反映了馥公及学熙的修身治家之道。



在周馥公这一正宗思想影响下,周家历代均以积德从善为荣,乐善好施,为家乡办了不少慈善机构。其中以学熙一代为最。吴老夫人(1835.2~1907.11,编者注)乃馥公之元配、学熙之生母。其名讳不详,故以吴老夫人称之。


据周学熙所撰《敬慈善堂记》载:“太夫人尝谕熙曰:吾邑地瘠民贫,兵燹之后,生计愈绌,欲图补救,端在教养,此吾之志事也。若异日得有寸进,当力谋所以继述之”。及学熙“寸进”,则“谨受命,不敢忘”。吴老夫人逝世后,熙更谨遵母训,热心家乡福利事业,“岁逾戊申(1908年,编者注,下同),始创办农林公会,以治荒秽为劝民之初基;庚戌(1910)设医院,以济贫病;丙辰(1916)办积谷,以备凶荒;戊午(1918)添设医学传习所,以造就医士;庚申(1920)辟蚕桑试验场及讲习所。以究土宜;辛酉(1921)更就济乐会、推广残、老、嫠、婴四项恤款,以期普及;又筹设商业讲习所,以拓生计。”又据周学熙之孙女周淑贞回忆:“初吾祖以吾曾祖母(即吴老夫人)逝世时,曾有怜悯桑梓之遗言,遂独捐资办农林公会于至德,建会址,设试验场,先于官荒试办,并集各乡士绅,添设分会。所有官民荒,慨予造林,严禁冬令烧山,历十余年颇有成就。而吾祖于追念慈母之意,历久不忘,遂更创敬慈善堂,以总司其所办故乡社会事业。延宿儒姚仲实、陈朝爵办宏毅学舍,以崇模学、敦行谊;延国医彭星台,办医学讲习所及施诊处;复设蚕桑讲习所。以培育致用之才;复有残、老、嫠、婴,按月救济金,以恤生民之穷苦无告者;又以吾乡人道出长江,必经东流渡口,因造趸船,以便商旅;复办本邑三乡(注:至德原分为上、中、下三乡)积谷,仿古常平仓办法,自捐谷六千石,分存三乡,每年春夏之交,平粜济荒;更设义学于各区,以辅助地方教育之不及;设图书馆,以开通民智”。由此可见,吴老夫人在周家为乡民兴办福利事业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吴老夫人不仅教诲儿孙积德行善,而且身体力行。她虽然是命官夫人,但毕竟是家庭妇女,不能掌管收支大权。但她“节衣缩食,积蓄数千金。置田千余亩,名为乐济会,以赒恤孤贫。”周家第一个慈善机构,就是吴老夫人亲自创办的,此举感动了皖抚大人,奏准当朝,为她建造了一座牌坊(“乐善好施”坊,编者注),以彰善德。当时的伦理道德是:“百善孝为先”,在氏族中,“孝”字是有很大约束力的。吴老夫人积德行善的训嘱,对儿孙来说,不亚于臣民之于圣旨。凡我乡亲邻里沫荫受惠周氏者,不可忘记吴老夫人的义举和品格。

作者:吴新法,已故,时任东至县政协常委。

本文选自东至县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1989年编辑的《东至县文史资料》第二辑。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