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周学熙鉴于家乡是个山区,山多田少,地瘠民贫,决心帮助家乡开发荒山,种植林、茶、桐,养民富民,于是捐资兴办农林公会,在南门岭(今烈士陵园)外辟丘岭地20余亩,作为该会试验场,任汉中、鲁宝书为会长,邀集乡绅协助,劝导百姓开荒,全县上、中、下三乡遍植松杉和大量茶树、桐子树。所有树苗、茶子以及公会人员活动经费都由他个人出资,开发获益后协约为:山主七成,公会三成。公会所得再用于办公用费和各乡管理人员的报酬。周馥去世后,曾在公会址扩建了乡贤祠,公会主持易为施可铭。此时,公会内建有大型仓库,周家的田租及周馥夫人吴氏在芜湖万顷圩购买的义田稻谷,除纳赋税外,悉数运此贮存,荒欠时以济乡人。在农林公会实验、推广、倡导下,全县风气日开,乡民开发荒山,植树、种茶、栽桐,效果日显,利源日盛,长期不衰。
(“至德有三宝,生漆、桐油、杉树脑”之说。茶叶现今产量,居安徽省第二位。)
农林公会周家经办十来年后,改由地方自办。后来国民党县党部成立初期曾在此办公,抗战前该处被借用办农业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该会无人管理,房屋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