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祖德流光 > 大成殿

大成殿

张治安|发布时间:2014/1/5 23:12:06|栏目:祖德流光 |浏览次数: 2929


文庙大成殿,今坐落在东至县城东北2、5公里的白象山下,始建于唐苏宗至德二年(757)。宋嘉定年间,吴渊为建德县令时,移址于梅城西北善政坊。明崇祯四(1631),知县杨锡黄改建于梅城西北门外,明末于兵火,片瓦无存。清康熙元年(1662)知县高寅复建于县治梅城西北隅。咸丰年间,再度毁于兵乱。

光绪十七年(1891),周馥任直隶按察使时,念大乱之后,人心不靖,为兴学以倡新风,独捐大洋11200元,8月开工,按照旧址大小规式建造,1896年正月竣工,他与宣统二年(1910)3月作《重修文庙记》叙其事。县绅感其善德,联合写信给省巡抚,向朝廷奏其事,皇上闻知后,封赏周馥四代(上溯曾祖父)正一品。

后又因文庙地势低洼,白蚁滋生,屡茸屡敝。民国十三年(1924),周学熙不忍先业被毁,为从长计议,重建大成殿。又从北方运来钢材,从启新洋灰公司运来马牌洋灰,聘请上海名师设计,由欧阳孔锐担任监修,仿照砖木结构样式,采用钢筋水泥整体浇铸与部分预制相结合工序,建成大成殿。新殿在水泥屋面上再加盖琉璃片,为重檐翘角式,四角装有8个风铃,风稍大时,铃声齐响。四面飞檐下有16组浮雕栏板,刻着各种飞禽走兽,构图生动。周围有外走廊,道宽2.1米,有廊柱16根,群龙盘绕,雕梁画栋。殿顶有顶梁柱4排,每排6根,建筑面积558平方米,正面上镶嵌着周学熙亲笔所书“大成殿“鎏金大字,整体宏伟壮观。

抗战期间,日寇侵占梅城,文庙的砖木结构惨遭厄运,为大成殿巍然立世。新中国建立后,该处建梅城中学,大成殿是学生们喜爱的场所。十年动乱中,又再遭厄运,门窗和墙体又被拆毁。以前县城内尧渡河与长江水相通,从1949年到1974年,县城被淹21次,每次损失约20万元。又有湖滩血吸虫肆虐。为了杜绝水患,防洪灭螺,经省批准,实施了尧渡河中下游防洪灭螺工程,将尧渡河从县城南2公里处挖新河,将梅城河(兰溪)由纸坑山下改注徐村河,从白象山下流入尧渡新河,因此大成殿现被圈入河道内。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