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袁世凯任山东巡抚,10月,他上报的《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获准,在济南泺源书院基础之上正式创办“官立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之前身),调周学熙任管理总办(校长)。到任后,学熙先生亲手订立学校章程,聘请老师,重印《中学正宗》,组织编纂《西学要领》。教学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生在学习“四书五经”、纲常大义的同时,还要学习外语、数理化以及中外政治历史、科学知识。1902年6月,周学熙父亲周馥升任山东巡抚(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按回避例,父子不能同地为官,周学熙被袁世凯调到天津,任银元局总办。
当时社会混乱,民间盗铸私钱,造成物价飞涨,民心不稳。周学熙接任后,搜求机器修旧利废,兴建厂房日夜赶工。八月动工,十一月一切齐备,开始铸造铜元,每日可铸三十三万枚。对周学熙的办事效率,袁世凯非常满意,给予褒奖。此后凡有紧要之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周学熙。以后又添新厂,铜元产量增加数番。学熙先生订立局规严格管理,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精打细算勤俭节约,使铸币生产很快盈利,除还上借款,还有余资支持国家财政。为培养人才振兴实业,周学熙还在铜元局内开办图算学堂,招收工人中的聪慧子弟进厂半工半读。半天学习图算、机理、化学,半天练习各种机器工作,此举也许是半工半读之先河。在铸造铜元之前,中国的古钱币,从战国末期的秦半两开始,到汉五铢、唐开元通宝,再到宋、元、明、清,钱的形制基本上是方孔钱。方孔钱铸造方法十分繁琐:制范、化铜、浇铸、打磨,完全是手工操作,成本高效率低,且极易被不法之徒盗铸。铜元铸造是机器冲压,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币面图案精美,钢模雕刻非专家而不能为,民间基本不可以仿制。我们现在使用的一元、五角、一角钢制辅币,就是当年铜元的延续。
1903年3月,奉袁世凯札委,周学熙赴日本考察工商币制,同行者有五人:洋务局钱少云、官报局张巽之、书记刘文园、机器委员李炎卿和匠目杨秀龙。5月回国,往返计63天。此行他们看到了日本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工商业的繁荣情况,使周学熙等眼界大开。尤其是原大藏大臣松岗正义所谈的理财之道,使周学熙深受启发,思想豁然开朗,心中暗下决心,欲将日本所见在我国实行。7月,周学熙完成考察实录《东游日记》。在其“跋”之开篇道:“日本维新最注意者,练兵、兴学、制造三事”,所以周学熙的兴国之路特别注意实业(制造)和教育。
8月,周学熙奉委为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工艺总局是全省工学界的管理中心,以创兴工艺,提倡实业为宗旨。直隶省所兴办之工艺、工厂以及附属学堂皆归管辖。周学熙在工艺总局总办任上大约干了五年,大力提倡实业,成绩斐然。在天津和北京创办的实业有:高等工业学堂、教育品制造所,劝工陈列所、实习工场、劝业铁工厂、种植园、官造纸厂、劝业会场、北京第一、第二小学堂工厂。协助民间开办的实业有:初等工业学堂、织染缝纫公司、造胰公司、牙粉公司、玻璃厂。在工艺总局的技术指导下,全省各府厅州县工艺局开设各类工厂65处。尤其号召妇女织布一事,各县纷纷响应,蔚然兴起,原来暮气沉沉的农村出现一片生机。学熙先生还主持开办了广仁堂女工厂,收学徒300人。周夫人及两个女儿参与指导,教授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