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寿”字,你见过吗?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发布时间:2023/2/22 14:48:50|栏目:故里情深 |浏览次数: 1156


玉峰山在梅城南半里许,山石光滢如玉,为旧邑治之前屏,旧名峰子山,曰“玉峰”者为梁昭明太子所命名。其上有寿字崖、福子崖并峙,今“寿”字仍在(字围径近4米,为汉隶八分书字体)。其麓有茹兰亭、五老亭、节亮亭,今全圯。半山有三清宫,山南有东岳宫,均已废。有百子堂,址在东岳宫左,为明万历戊子僧达论造,清顺治十三年僧正育,建井一,成联云:“山头绿遍宜男草,洞口红开盆母花”。咸丰时毁于兵乱,光绪年重建,后废。

据《周学熙自叙》1924年条记载:筑秋浦寿石山房,落成赋诗。寿石者,考之邑乘,名寿字崖,玉峰山半,其石光滢如玉,宋进士严华得汉武帝嵩山石刻,摹泐山半,因以为名,诸家游览,有诗载之县志。兹因姚仲实携宏毅学舍诸生登临,披榛偶见之,倡议就崖筑屋,以保存古迹。

周学熙赋诗曰:

何代摩崖寿字开,草堂今始起山隈;

相期日月敲诗钵,将待晨风把酒杯;

几片白云浮槛出,四周青峰扑窗来;

故乡胜迹垂千古,快事平生第一回。

“寿”字字迹今仍清晰,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图片提供  叶峰)


【链接】:洪峻<玉峰山上寿字崖>

玉峰山,旧称“峰子山”,位于东至县城东北角1公里处的茹兰溪旁。梁昭明太子游此,视其山石光莹如玉,遂命名为“玉峰山”。

人生最大的追求,莫过于“福寿双全”。然而要占尽这“福寿双全”,却谈何容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东至人偏就占全了这“福’与“寿”。玉峰山山半有一巨大“寿”字摩崖石刻,俗称“寿字岩”;遥遥相对的另一个石壁上又有一“福”字石刻,即驰名古今的“福字岩”。瞧,有福又有寿。

关于“寿字岩”有一段佳话。据《建德县志》载:汉元封元年(公元前二世纪110),武帝登嵩山,闻山有呼万岁声音。武帝想夸奕于世,故命词臣制“寿”字碑,立于嵩山之巅。宋代进士严华游嵩山,拓得此字,回到故乡建德(今东至县)后,遂摩泐于玉峰山半,即今之寿字岩。

今天,这块摩崖石刻,虽历经风雨剥蚀,字迹依然清晰。“寿”字围径丈余,字体为汉隶八分书,笔迹古朴厚重,气势磅礴。加之岩旁山石壁立,层峦若呼若拜,显得更为壮观。

遗憾的是,与寿字岩并峙的“福”字岩早已踪迹全无。到底是风雨的剥蚀,还是“文革”期间把它当“四旧”一样的“扫地出‘山’”了呢?我们已无法考证。有些东西也许注定要擦肩而过的。

翻阅《建德县梅城邑治略图》,我们惊喜地看到,玉峰山环山还建有茹兰庵、五老亭、节孝亭、百子堂,山下有茹兰溪水流经。清代高寅《望玉峰寿字岩》词云:“壁立层峦拥座前,若呼若拜势翩跹,留传汉迹嵩山似,巧夺天工福字连。幸获名分秋浦玉,犹堪为借笔峰巅。山青石古蟠奇迹,献寿同声咏万年”。可这青山古石、亭堂庵阁、茹兰溪水构成的一幅绚丽山水画,如今只能活在文人骚客的歌赋中了,只留下“寿字岩”在翠木怪石间临风吟叹。

1924年8月,曾两任民国财政总长的周学熙为了保护故乡胜迹,特在“寿字岩”前盖了一座山房,将围径丈余的寿字岩整体围在房的一面,不让风雨剥蚀。山房落成之日,周学熙喜赋诗一首:何代摩崖寿字开,草堂今始起山隈;相期日月敲诗钵,将待晨风把酒杯;几片白云浮槛出,四周青峰扑窗来;故乡胜迹垂千古,快哉平生第一回。

伫立寿字岩极目远望,尽收眼底的是绵绵青山如黛,潺潺绿水若岚,千顷田畴翻碧浪,林掩竹映现村家。一个多么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一个多么使人心羡的钟灵毓秀地。这难道是一尊无形的“福字岩”吗?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