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东至县周氏家族,从清代周馥始,绵延五代、跨越百年、群星荟萃、光耀史册,这个百年家族以周氏家训为传家之本,“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书写了不朽的篇章,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16年11月15日头条推出:安徽东至周氏《六世书香·百年家风》,向全社会推介了周氏家风文化,使周氏家风闻名全国,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样本。
2016年9月,东至县建立周氏家风馆,将“六世书香•百年家风”的周氏家风作为社科普及的鲜活教材,向全社会展示宣传。并于2019年创立“着汉服写家风”品牌,将汉服文化、书法艺术与家风传承深度融合,探索沉浸体验式的家风文化传播新路径。这一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社科普及效果。
2021年2月,东至县周氏家风馆获评“安徽省第四批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称号。
“着汉服写家风”品牌创建
现行的家风传播形式,多半是展馆和讲座宣讲,活动的互动性不强、参与度不高,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吸引力不够。为破解这一难题,2019年,周氏家风馆与县图书馆经过调研,捕捉到目前易于大众接受的汉服与书法这两种传统文化传播形式,与家风传承有内在契合点。于是创立了将汉服的典雅、书法的精深与家风的教化三者有机结合的品牌,通过具象化、可感知的形态,使抽象的家风理念变得生动鲜活,从而增强感染力、传播力,能够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和良好家风的兴趣与认同。
“着汉服写家风”品牌实践
该项活动于2019年发起,两年一届,至今已经开展了四届。具体做法:一是由县教体、文旅、妇联、文明实践、社科等部门联合下发活动文件,提前将精选的30余条优秀家风警句,如“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他日纵富贵,仍要吃苦做事;不吃苦,虽富贵不能久也”“耕读之家勤俭尤为首务”等,发放到学校,由学校组织学生对照警句进行书法练习;二是正式比赛前由学校组织选拔3-5名选手,集中到县城参赛点,统一身着汉服参赛,自选一条最熟练的警句现场书写,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由评委评判,公布获奖作品。
“统一着装”营造了活动的仪式感和视觉冲击力,使学生在庄重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参与训练选拔和参加现场比赛的学生及其家庭,甚至亲朋好友、周边邻居,自然会关注到孩子练习的家风警句,因而关注到家风建设。不少参赛学生将书写的家风警句张贴于家庭醒目位置,鞭策自身书法精进,更以箴言引领家人共修家风。
2023年,在总结前两届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活动开始向品牌化方向发展。赛前组织书法培训、参观家风展,让学生近距离感悟周氏家族的百年家风传承;赛后将优秀作品进行展出,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使活动效果从比赛延伸至日常学习生活,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行”的良性循环。
2025年的第四届活动,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于“世界读书日”之际,结合“全省图书馆长现场会”在东至召开的契机,采用“线上直播+线下展示”的方式进行,吸引了10万人次的浏览观看,使现场比赛活动升级为面向广大受众的家风传播立体形式。人民网、安徽商报等多家媒体派记者现场采访报道。这种线上线下的融合,极大地拓展了活动的覆盖面和提升了传播效率。
“着汉服写家风”品牌成效
“着汉服写家风”品牌活动不仅是家风文化传播实践,更是社会科学价值的彰显,为社科普及基地的工作作出了有益的实践。
一是探索出“沉浸式体验”的家风传播模式。将服饰文化、书法艺术载体与家风传承进行跨界融合,改变了单向灌输、被动接受的局面。通过亲身穿着汉服、亲手书写家风,增强参与者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使抽象的价值观、道德规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提升了社科普及的参与度与感染力。
二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品牌活动使周氏家风“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的核心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进行有机结合,通过青少年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形式,让家风警句转化为当代青少年可感知、可践行、可传播的教育资源,为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丰富社科普及内容与载体。品牌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科普及的内容体系,使其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青少年,从而拓展了社科普及的载体与渠道,提升了社科普及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着汉服写家风”品牌活动的内涵,延伸至青少年教育、社会风气涵养等多个层面,有利于青少年价值观塑造。四届活动超过600名学生直接参与了现场比赛,带动了全县数千名中小学生、家长及书法爱好者的间接参与,辐射影响数万人次。提升了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推动了学生的励志行为和良好品德的养成,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化。
多年来,东至周氏家风文化传承体系不断完善。围绕“着汉服写家风”品牌活动的开展,逐步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家风文化传承体系。如:以周氏家风馆为核心,联动袁家山学馆、敬慈园、乐善好施纪念馆等形成的实体展示网络;打造“宏毅大讲堂”“开笔礼”“宏毅学馆暑期田园课堂”等系列品牌活动;组建由专家学者、教师、志愿者及乡镇社区妇联人员构成的宣讲团队,开展家风宣讲;出版相关书籍、创作舞台剧、广播剧等文艺作品,使得周氏家风从历史遗产转化为现实的教育资源。得到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国家级权威媒体的多次专题报道,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平台发布相关报道数十篇,总阅读量突破千万人次,实现了从地方品牌到全国关注的跨越。
“着汉服写家风”品牌的创建与实践,是新时代背景下,社科普及工作的创新探索,彰显了社科项目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实效性,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和拓展:一是持续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探索向乡镇、社区延伸,吸引更广泛的年龄层参与,拓展活动的受众群体;二是不断深化活动内涵,如结合新时代楷模精神、科技创新伦理等主题,挖掘家风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的契合点,将家风教育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赋予传统家风新的时代内涵和践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