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66-3321087

关于我们

纸坑山周氏远祖是唐代的中丞周访,由徽州迁至东至。后裔中有唐末大臣周繇、宋朝武将周泰星等。 近代自周馥始,枝繁叶茂、绵延昌盛,发展成庞大的家族,对近代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究其因:崇文重教博学慎行,笃信仁厚家风端淳,乐善好施桑梓情浓,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坚韧的开拓创新精神。

我们成立周氏文化研究会,开辟网站、博客平台、出期刊、举办研讨会、报告会,就是为了更好地挖掘、交流周氏文化,让周氏文化精髓在乡里得以传承、发扬光大;促进海内外周氏后人的联谊和对家乡建设的关注、支持;促进周氏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了解周氏家族》

联系我们

  • 电 话: 0566-3321087
  • 传 真: 0566-3321087
  • 地 址: 东至县尧渡镇至德路26号信发集团六楼
  • Q Q: 群号:121012533 群主个人:78692373
宏毅学馆田园课堂第三期伫望亭、里凐窟、海铭汲泉、周氏宗祠研学游

吴茜、宋明娟 2022-07-29 15:28:03 浏览:737

728日上午8点,宏毅学馆暑期田园课堂举行第三期研学游活动,主题是周馥故里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伫望亭、里凐窟、海铭汲泉、周氏宗祠。

在伫望亭里,大学生志愿者们就亭子的由来给孩子们做了详细讲解:周馥81岁高龄回乡,走在通向村外的小路上时,不禁回忆起少年求学往事,写下常忆慈亲含泪别,门前伫望转山时的诗句,伫望亭由此得名。现在的伫望亭不仅是母亲送子的画面象征,已经是周村父老乡亲对外出求学的孩童的殷殷期盼。

“伫望亭彰现出了母爱的伟大。在家门口伫望孩子外出求学逐渐远处的身影,说明她内心难舍和饱含对孩子的祝福、期盼,希望孩子学有所成,平安归来,能报效家乡。伫望亭带给人的情景令人感动、耐人寻味。小朋友们感动于周馥与母亲之间脉脉的离别之情,感念于周馥幼时求学之艰,联想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护和教导,产生了情感共鸣。

离伫望亭不远处就是里凐窟山泉,旁边矗立着一座海铭汲泉铜像。泉水清澈见底,铜像惟妙惟肖。据说,周学海、周学铭幼时生活在周村,酷夏的时节经常来此泉汲水给忙碌的家亲解渴。志愿者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述铜像背后的孝心故事,小朋友们也听得非常认真。我感到周学海、周学铭非常孝顺,我也很羞愧。他们那么小却不顾炎热为家人们汲泉解渴,而我却只知道不断向父母索取。我也要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父母、报答恩情。

周氏宗祠是省保文物,2019年入选为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宗祠的所有梁、柱、枋甚至榫头、卯眼均以钢筋水泥仿木代之,它是我国最早的钢筋水泥仿木建筑之一,这也是入选“20世纪建筑遗产的重要原因。孩子们身处其间,看着这座古朴庄重的文物建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周学熙好厉害,创办水泥厂等许多企业,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一定要学习他的励志创业精神,长大要像他一样,实业报国。

“我觉得周氏家族之所以出了像周学熙、周学海、周学铭这些品学兼优的人才,是因为周家的家风家训优良,教会了后辈为人处世之道,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小朋友们如此感慨。

这一次的主题研学游活动,孩子们和志愿者们再一次感受到周氏家族子弟的孝亲敬长、勤奋求学、励志报国的品质和周氏家风的绵长,表示要从周氏家族中汲取文化力量,勇于开拓,刻苦学习,走好自己今后的人生路,无愧父母的养育和社会的期待,学好本领,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