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66-3321087

关于我们

纸坑山周氏远祖是唐代的中丞周访,由徽州迁至东至。后裔中有唐末大臣周繇、宋朝武将周泰星等。 近代自周馥始,枝繁叶茂、绵延昌盛,发展成庞大的家族,对近代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究其因:崇文重教博学慎行,笃信仁厚家风端淳,乐善好施桑梓情浓,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坚韧的开拓创新精神。

我们成立周氏文化研究会,开辟网站、博客平台、出期刊、举办研讨会、报告会,就是为了更好地挖掘、交流周氏文化,让周氏文化精髓在乡里得以传承、发扬光大;促进海内外周氏后人的联谊和对家乡建设的关注、支持;促进周氏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了解周氏家族》

联系我们

  • 电 话: 0566-3321087
  • 传 真: 0566-3321087
  • 地 址: 东至县尧渡镇至德路26号信发集团六楼
  • Q Q: 群号:121012533 群主个人:78692373
周家义举琐忆(八)┃农林公会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2019-12-12 09:48:18 浏览:4183

周学熙罢官后,在河北、河南、山东、辽宁等省兴办实业,当时有“南张(南通张謇字季直)北周(周学熙)”之称,在家乡也有很多建树,堪称民族资本家。

农林公会,即为其在家乡事业之一。止庵先生鉴于家乡是一个山区,丛山峻岭,山多田少,地瘠民贫,若任其荒芜,不予开发,甚为可惜。乃集乡耆,议办公会。全县上、中、下三乡遍植松杉和大量茶叶、油茶,所有树苗、茶籽以及开发种植人工等,概由其个人出资,不需地方分文。各乡耆仅负监护管理之责,日后获利立有协约,山主七成,公会三成。公会所得,分成为办公用费和各乡管理人员的报酬。


新建建德农林公会会所碑记


如县城附近的梅城村所属各小队,过去是一片荒芜,无树、无茶。公会成立后,各村森林和茶叶陆续培植,童山秃秃变成郁郁葱葱,例如泉冲队、周村队、中心队、北门队、东门队、洪村队,现有林木茶叶都是在当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县林场在梅城范围内,每年采摘的大茶(榨油用),为该场收入之一,据说此茶既可食用,又可药用,有降低血压功能。

农林公会,以后扩建为周悫慎公祠(周馥),但公会仍附设于此。公会主持人为施可铭(罗家亭人),公会内建有大型仓廒,周氏田租以及芜湖万春圩和当涂的租谷,除纳赋税外,悉数贮运于此,以备荒歉时无偿的发给断粮穷户,这种善举,口碑载道。

后由国民党部在内办公,再后由徐传友(字汇生,徐村人)借用该会创办农业学校,其时约在抗战初期。

抗战间,该会无人经管,所有房屋被人撤卸、偷运而去,成为一片瓦砾了。

现在的齿轮厂,即为该会的旧址。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周明湘(1912.5~1994.9),字楚卿,又名周明太,别号老和尚。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无锡国专)毕业,后在纸坑山周家祠堂训蒙。先后任南门岭高等小学教师、敬慈小学和仁寿诊所总办,负责家乡与周志俊等周馥后裔的联络。上世纪四十年代任至德县党部秘书。


本文选自东至县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1989年编辑的《东至县文史资料》第二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