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66-3321087

关于我们

纸坑山周氏远祖是唐代的中丞周访,由徽州迁至东至。后裔中有唐末大臣周繇、宋朝武将周泰星等。 近代自周馥始,枝繁叶茂、绵延昌盛,发展成庞大的家族,对近代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究其因:崇文重教博学慎行,笃信仁厚家风端淳,乐善好施桑梓情浓,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坚韧的开拓创新精神。

我们成立周氏文化研究会,开辟网站、博客平台、出期刊、举办研讨会、报告会,就是为了更好地挖掘、交流周氏文化,让周氏文化精髓在乡里得以传承、发扬光大;促进海内外周氏后人的联谊和对家乡建设的关注、支持;促进周氏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了解周氏家族》

联系我们

  • 电 话: 0566-3321087
  • 传 真: 0566-3321087
  • 地 址: 东至县尧渡镇至德路26号信发集团六楼
  • Q Q: 群号:121012533 群主个人:78692373
游周馥故里

东至县至德小学509中队 柏添 2022-11-24 09:15:42 浏览:1175

星期四下午,天高气爽,微风习习,老师们带领着我们徒步来到了周馥的故乡——周村研学。

经过大约40分钟的步行,我们终于来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前。这是由青砖砌起来的,虽然有些褪色,却依然那样宏伟、那样漂亮。后来听谢校长一说,我才明白,那就是著名的周馥接官厅。

我们首先来到了一个亭子旁边,亭子的角都是向上翘起的, 在阳光下显得熠熠生辉。听解说员说,这叫伫望亭,当年周馥外出留学时,母亲舍不得他,便一直站在伫望亭看着他,直到看不见他才肯离开。哦,原来这座叫伫望亭的亭子背后竟还有一个故事。后来,周馥不负重望,考上了状元。回到家乡时,他便在伫望亭写下了《忆少年事》这首诗:六年负笈远从师,三书还乡半月期。常忆慈母含泪别,门前伫望转山时。

然后,我们沿着小路,来到了周氏宗祠。这是一座用水泥仿木头的建筑。里面的水泥柱子栩栩如生,就像真的石柱一样。上面有一个很大的,没有遮挡物的口,听老师说,那叫作天井,天井具有通风,采光及安防的作用。

最后,我们进入了接官厅,接官厅与周氏宗祠一样,也有一个天井,据说天井下面还有几口缸,下雨时雨便会落在缸内,着火了还可灭火。客厅里摆放着周馥与周学熙的遗像。谢校长给我们讲了他们的故事,真是又好笑又引人深思。然后,谢校长让我们恭敬地对着他们的遗像鞠了三躬,以表达我们对他们深深的敬意。

通过这件事,我有一个新的目标: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像周馥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


指导教师:倪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