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66-3321087

关于我们

纸坑山周氏远祖是唐代的中丞周访,由徽州迁至东至。后裔中有唐末大臣周繇、宋朝武将周泰星等。 近代自周馥始,枝繁叶茂、绵延昌盛,发展成庞大的家族,对近代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究其因:崇文重教博学慎行,笃信仁厚家风端淳,乐善好施桑梓情浓,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坚韧的开拓创新精神。

我们成立周氏文化研究会,开辟网站、博客平台、出期刊、举办研讨会、报告会,就是为了更好地挖掘、交流周氏文化,让周氏文化精髓在乡里得以传承、发扬光大;促进海内外周氏后人的联谊和对家乡建设的关注、支持;促进周氏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了解周氏家族》

联系我们

  • 电 话: 0566-3321087
  • 传 真: 0566-3321087
  • 地 址: 东至县尧渡镇至德路26号信发集团六楼
  • Q Q: 群号:121012533 群主个人:78692373
探访周馥故里 传承百年家风

东至县至德小学504中队 储奕宁 2022-11-24 09:17:10 浏览:962

人无德不立,家无德不旺,国无德不兴。家风淳朴,民风才会净化,社会才会和谐。每学年,学校都会组织我们五年级全体学生到东至县城郊的周馥故里研学。

 去研学之前,我通过学校下发的资料了解到东至周氏家族从清末周馥始,绵延六代,跨越百年,群星荟萃,光耀史册,这个百年家族,以周氏家训为传家之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书写了不朽的篇章,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很好奇,什么样的山水肌理、人文环境,造就出声名显赫的周氏家族?

我们高举着队旗,加紧步伐,怀着迫切的心情来到了梅城周村,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虽是深秋的季节,但并不缺少色彩,苍青的寒树,枯黄的草色,金黄的雏菊、银亮的小河,青黛的古屋……我宛如走进了一幅古朴典雅、古风古韵的美丽画卷。

我们首先参观了周馥接官厅。这是周村保留下来的最大的建筑物,由周馥回乡丁忧期间建造。青砖黛瓦,“门当”和“户对”两个古建筑含蓄地显示着主人的身份,以及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吱呀”一声,接官亭的大门打开了,大厅正中的墙上张挂着周馥老人的画像,温文敦厚,面容慈祥,宛如隔壁爷爷般亲切,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他曾经的风霜和辉煌。大厅的周围张贴着周馥及其子孙的丰功伟绩,展柜里陈列的周氏家族部分著作和可移动文物,犹如一本生动的历史教材,展现了周氏的家风文化。

参观完接官厅,在周馥故里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相继参观了周氏宗祠和伫望亭。我不禁纳闷,周氏家族为什么人才兴旺,令人瞩目呢?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周氏家风家训的教化作用相当的重要。”

通过此次研学活动,我了解到周氏家风的精髓“崇儒尚德  培心正业  清慎开明  勤俭乐济”。周馥及后人对族人、家乡舍得捐资投入,做了许多善事,捐办了建德医院、弘毅学舍,重修了大成殿,捐建了万善桥……一点点数来,不由让人心生敬佩。

老人们常言:富贵传家不过三代,道德传家方可代代相传。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当下,学习优秀的家风,让良好的家风得到传承具有重大教育意义。通过周氏家风给我的启示,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传承和弘扬周氏的家风文化。


 指导教师: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