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66-3321087

最新图文
关于我们

纸坑山周氏远祖是唐代的中丞周访,由徽州迁至东至。后裔中有唐末大臣周繇、宋朝武将周泰星等。 近代自周馥始,枝繁叶茂、绵延昌盛,发展成庞大的家族,对近代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究其因:崇文重教博学慎行,笃信仁厚家风端淳,乐善好施桑梓情浓,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坚韧的开拓创新精神。

我们成立周氏文化研究会,开辟网站、博客平台、出期刊、举办研讨会、报告会,就是为了更好地挖掘、交流周氏文化,让周氏文化精髓在乡里得以传承、发扬光大;促进海内外周氏后人的联谊和对家乡建设的关注、支持;促进周氏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了解周氏家族》

联系我们

  • 电 话: 0566-3321087
  • 传 真: 0566-3321087
  • 地 址: 东至县尧渡镇至德路26号信发集团六楼
  • Q Q: 群号:121012533 群主个人:78692373
重建本村学堂记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2020-10-27 16:28:50 浏览:2773

我族学堂不知建于何年,按旧谱翰公序载:乾隆四十六年,合族集议于西首学堂侧添置朝堂,有人谓旧学堂在上墈,朝堂则填水田成之,后即以朝堂为学堂也。余髫龄时读书其中,见其屋两正房、四厢房,颇大而宽,其西更有隙地,可莳花竹,闻亦当时屋基也。咸丰初年遭兵燹,片瓦无存,族人有言,村之下首不可无关拦;而予亦念族人之子弟无肄业虑,遂竭力捐资复建之。改其门向东,大厅三楹,左右房二间,墙之南书房三大间,庖湢咸具规模,较旧加大,用银至三千余两之多。近年族人因儿辈滥叨科名,因于学堂门内外立杆竖旗以表扬之,此虽例章亦可省也。有谓学堂东墙正对山麓祖墓,应折墙以让神道;有谓学堂间生白蚁,不如西移十丈外之上墈;余相度再三。乃友人杨焕之择有馥公墓下首,护砂之内,以为此处若建宗祠,较旧祠形势更佳,于有馥公祖墓神道亦无礙,余以为然,惟现时财力不足,姑待之。山麓祖墓似是我股内之有馥公塚,惜无碑可考;惟忆我四五岁时,我祖父延道士向墓讽经,属我拜跪,我问墓中何人?祖父曰:“墓中祖宗今日满百岁也。”仅记此语,未问何名,然我家岁节祭扫不缺。考之谱牒,我股内惟有有馥公当道光二十一、二年间满百岁,且载葬住后,别无与同;然究不敢臆断,墓碑上但刻周氏祖墓四字而已。前年余祭扫时,见学堂东苑横墙实当神道,折去为是,至移学堂之事,费重工钜,儿孙他日量力图之。

                                  宣统二年二月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