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信息动态 > 聆听遥远的佳音

聆听遥远的佳音

丁德芬|发布时间:2015/10/26 8:42:24|栏目:信息动态 |浏览次数: 1922

——— 贺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赴京研讨


乘一抹薄雾,从皖西南小城东至出发;携一缕晚霞,抵达心中期盼已久的地方。这个金秋,相约北京,一场书香弥漫的盛宴,在这里完美呈现。鹅湖书会,为亲临现场的你及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讲述晚清重臣周馥家族六世书香、人才辈出的治家宝训和五代不衰的百年家风。

众所周知,十九世纪,东至周家不过蓬门小户一族。因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自周馥始,在晚清至20世纪的百年时间里,整个周氏家族迅速发展成为中西交汇、文商并举的大家族。周馥曾前后襄赞李鸿章40余年,一身正气、勇于担当,于朝廷危难时,平太平军、剿捻、治水、兴实业、理外交,被视为李鸿章的“铁幕”。周馥之后人周学熙、周叔弢、周一良等更在实业、藏书、学术等领域更是代有人才出。东至周家自20世纪至今的一百多年,始终以重文勤学被世人赞誉为真正的文化世家。

文化世家的传承绝不是泛泛而谈。成书于宣统元年的《负暄闲语》是周馥为教育孙辈幼儿所写的书。全书分二卷,内列读书、体道、崇儒、处事、待人、治家、葆生、延师、婚娶、卜葬、祖训、鬼神等十二门类,完整的诠释了他的道德观念。时至今日,他的后人仍以此书所记为人待事。

四十余载为官,八十四载人生路,民国十年秋,周馥走完了他丰满的一生,魂归故里。然而,这座孕育了百年辉煌家族的小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似乎也跟随玉山老先生沉睡了。

世家的文化,到底是要呈现给世人的。周氏的后人,更是敢于担当。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周馥曾孙周景良先生,一直从事科学地质研究工作。七十岁古稀之年,努力奔走,组织其父周叔弢先生所藏善本书影,并开展手稿、批注稿等整理、出版、研究工作,著有《地质所回忆》《周馥一生》《周馥手礼二通略识》《丁亥观书杂记》《回忆一良大哥》《琐忆二哥周钰良》等,为诸多热爱周氏文化研究的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尤其是对于曾祖周馥的生平,必当留下珍贵的文字资料。他依照曾祖的自著年谱、《清史稿》、马其昶所撰周馥神道碑文等文史资料为基础,编著了《曾祖周馥——从李鸿章幕府到国之干城》一书,广释周馥一生行状。

百年成就,历史不会遗忘。行之久远,故乡终是无法割舍的情怀。时隔半个世纪,两年前的金秋,周馥元孙启晋先生一行四人回到东至,回到先祖的故乡。

尘封的历史,终于在那个秋天被打开。

在启晋先生回乡后,一群敬仰周氏家族的东至人,用百般的执着,开启了东至周氏文化研究的热潮。到今日,这个自发的团队,不仅有序整理了众多的历史资料,还挖掘了许多未曾记载的周家人与事。

为了使周氏文化研究取得更大的成效,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一行几人,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鹅湖读书会,此次书会由海航文化集团发起,中国书画网、《中华艺术鉴赏》杂志、中华书局、三晋出版社、清青读书会协办。期间将由周馥曾孙周景良先生与众多名家的对谈,他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从晚清到民国的近代史和文化世家的命运。这次的书会,定会为东至周氏文化研究打开一扇明亮的窗,指明前进的方向。

倾听遥远的佳音,释怀困顿的心灵。

走过寂寥的冬,看到生机的春,迈过炙热的夏,期待一个丰收的金秋。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