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是我国著名实业家,北方近代民族工业奠基人周学熙诞辰150周年,届时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将联合安庆市皖江文化研究会周学熙研究分会等相关机构、社团,在东至举办纪念活动。
周学熙,字缉之,号止庵,安徽东至人。其父周馥曾任两广、两江总督。周学熙生于清同治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866年1月12日),青少年时期在家乡读书。1894年中举,初于浙江为官。1898年报捐候补道,1900年入袁世凯幕下,主持北洋实业,是袁世凯推行新政的得力人物。1901年筹建山东大学堂,并担任山东大学首任校长。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业,回国后总办直隶工艺总局。1905年,他出任天津道,1907年任长芦盐运使,办商品陈列所、植物园、天津铁工厂、高等工业学堂等。民国建立后,两度出任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
1906年到1924年,发起创办了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矿地公司、中国实业银行﹑华新纺织公司津厂、青厂、卫辉厂、滦州官矿公司、京师自来水公司、开滦矿务总局、中日实业公司、耀华玻璃公司﹑唐山电力公司、兴华棉业公司、华新纺织公司唐山厂、华新银行等15家企业。形成了以启新、滦矿、华新三公司为核心的周氏资本集团。不但振兴了中国北方的近代工业,也奠定了周学熙北方实业之父的地位。其兴办实业的卓著成绩与南方实业家张謇齐名﹐以"南张北周"写进教科书。
1927年周学熙以年高引退﹐辞卸各公司职务,优游林下,手不释卷。办师古堂,让家族中的子弟在此读书学诗文。刻有《圣哲学粹》、《古训选编》等《师古堂丛书》,颇为精湛。热衷捐资办学、植树造林和赈济灾荒之事,对家乡东至的慈善事业尤为热心,为家乡办了许多善事好事,深受家乡人民的爱戴。1947年9月26日,周学熙病卒于北京寓所,终年81岁。
开展周学熙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旨在回顾和宣传周学熙光辉的一生。周学熙退出政界投身实业,实际上是在追寻一个强国之梦,他一生所经过的创业的艰苦、守业的辛酸、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构成了一幅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在夹缝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在寒风严霜中努力培植民族工业的悲壮画卷。他的实业救国精神、节俭理财、诚惠桑梓的风范、“耕读继家声”的家风遗存,值得大力弘扬、传承。开展纪念活动,契合当前倡导的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