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吴太夫人┃贤良娴淑 母仪风范

郑学军|发布时间:2019/12/31 15:02:39|栏目:交流天地 |浏览次数: 6567

112年前的初冬,诰封一品夫人、清末重臣周馥原配发妻在扬州寓所仙逝,走完她不平凡的人生,魂归千里之外的故里。

这位邑人尊称“吴太夫人”,建德县(今东至县)尧渡老街人氏,生1835年2月,卒1907年11月,享寿73岁,也算是高寿。太夫人父母早亡,寄人篱下的日子中长大成人。19岁于归建德县城外纸坑山周家周馥室。周馥(1837-1921)者,字玉山,号兰溪,取其家舍屋后之玉峰山、门前兰溪水为名,以志不忘桑梓之念。《清史稿》记:“鸿章之督畿辅也,先后垂三十年,创立海军,自东三省、山东清要塞皆属焉;用西法制造械器、轮电路矿,万端并举,尤加意海陆军学校。北洋新政,称盛一时,馥赞画为多。”是李鸿章淮系集团的重要成员,协助李鸿章署理洋务运动30余年。李逝世后,周馥护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又相继历官山东巡抚、两江与两广总督。1907年引退归隐。

太夫人新嫁周家“蓬门小户”,周馥尚是一个穷儒。建德县邑居皖赣要冲,时值咸丰,同治年间,连年兵燹侵扰不绝,民不聊生。太夫人年轻柔弱的双肩,荷担起一家老幼生计活命重责;“九都避寇”,扶老携幼,流离转徙;“樵汲养亲”,上欲奉养翁婆,下则抚育稚儿,备尝艰辛。

迫于困窘无奈,“孤村送别”,夫妻执手泪眼别离,周馥由是出走他乡,投笔从戎,从帮办文书直至李府幕僚,再到国之干城,仕途亨通,位及显贵。这时,祖公婆、公婆已归道山,太夫人才随夫宦游,相夫教子。其慈爱俭朴、勤劳善心,一如往昔贫困时光。“节饰济贫”,乐善不倦。其“目击戚族凋零,节省历年衣饰,积银一万两,存典生息,专赡本族及亲戚中孤寡极贫者。”后又在芜湖县万顷圩购田2000亩为义庄,名为“乐济会”,以为永远施济之用。七十寿辰时,太夫人坚不祝寿,并说“持家贵勤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位不欺骄,禄不期移。”后将祝寿之银“费移助赈”。

太夫人平生布衣素食,宅心仁慈,教子甚严,并以身垂范。病故遗物,仅少许几件簪、珥金银器物,远不及普通人家。临终前仍念念不忘桑梓,对子周学熙等说:“吾地贫瘠民贫,兵燹之后,生计愈绌,欲图补救,端在教育,此吾之志事也。若异日得有寸进,当力谋所以继述之。”周学熙后来也曾回忆道:“教我甚严,有过失,未尝宽假,故自幼不敢放肆,皆母教之力也。”太夫人的义举和善行潜移默化影响着家人和后代。周氏家人诚惠桑梓,热心公益,捐资办学、建桥、办厂、建医院等,邑人迄今享受福泽,称道不已。1908年安徽巡抚奉请旨建“乐善好施”牌坊,以示褒扬光大太夫人贤名懿行。

“积善有余庆,流芳启后人。”古语谓“妻贤夫贵子孙兴”,果如斯言哉!自周馥第一代始,在晚清至20世纪百年间,周氏家族迅速发展成为皖南及县邑的名门望族,周氏后人在实业、藏书、学术等诸多领域群英荟萃,集于一门,真是“六世书香,百年家风”。

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必定有一位贤良的女性!

一个家庭的教育成功,必定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