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鸿章的周光德墓志铭有感——祖德流光

谢忠惠|发布时间:2014/3/7 10:37:43|栏目:交流天地 |浏览次数: 3559

读李鸿章给周馥父亲写的墓志铭,其中“积厚流光”四个字,深深的刻入我的脑中。


是的,周馥家族在近代能光耀神州,绝不是偶然的。没有祖德的积淀,没有家族文化的源远流长,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

在李鸿章的这篇文章中,还有两个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是他在评价周氏家族历代先贤的品性时,用了两个字:“隐德”。

什么是隐德?我的理解,就是精于修为,不求闻达。

最初来梅城纸坑山安家的周繇,就是唐朝一位名见经传的诗人。此后,历经沧桑一千年,周家世代诗书持家,虽不见显达,但从不放弃诗性追求,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周氏代代子弟,虽不见显达,但因此又享受了多少恩泽?这应该是可以想见的。

我是个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人。过去,家族,在我脑海里是个落后的概念。在反传统文化教育浪潮的冲击下,我的头脑里,是没有什么传统文化常识的。读了李鸿章的文章,对照周氏家族的史迹,我不能不感叹家族文化对于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我们每一个人的修为,对于子孙后代的福泽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我们如果爱自己的后代,就应该培植自己的家族文化。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后代想到我们时,会想到四个字:祖德流光。


附:


李鸿章:《皇清诰赠光禄大夫国学生周光德墓志铭》


按状,公讳光德,字观明,姓周氏。安徽池州府建德县人。世居县东门外纸坑山。曾祖讳文元,祖讳礼镕,考讳乐鸣。妣余氏。生子二,公居长。


平生持躬艰苦,治家以礼,虽遭艰困,不肯乞贷于人。教子弟严而有法,性慷慨好善,谋忠友信,乡里有称。讼者,一见公劝,鲜无不欢然冰释。终身接人,无疾言厉色。遇亡友之家尤厚。凡所营获不遗余力。一邑之中,咸称为长者。咸丰初年,粤匪扰及县城,公携家避于彭泽县九都山中,获免于难。以同治元年八月二十六日申时殁于九都山之宁家湾。距生于嘉庆二十年十月,享寿四十八岁。光绪五年由纸坑山迁葬于本邑城北二十里之沈家山,沈村上首甲山庚向。娶叶氏,闺门和睦,事翁姑极孝。公殁后,能教诸子成立。葬于历山枫林包(原字山旁加包),西距公墓五里许。


公,男子二。长馥,花翎头品顶戴,署直隶布政使,直隶按察使。次宗馨,候选州同,出继公弟光徵为嗣。女子三,长适从九品楊斌蔚,次适从九品沈世荣,三适福建政和县巡检洪金和,皆建德人。孙八人,馥出六。长学海,光绪乙酉拔贡戊子举人,壬辰进士,花翎三品,衔南河同知补用知府。次学铭,戊子副榜,辛卯举人,壬辰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四川蓬溪县知县,出嗣公族子宗传,三弟涵,早世。四学熙,分部主事。宗馨出二,长学浚,邑庠生,早世。次学湛,候选州同。曾孙十二人,学海生明达、明奎、明扬、明栅,学铭生明啟、明诒、明捷、明保、明锦,学湛生明楷、明干、明圻。


既葬十八年,公长子馥,以先人窀穸久安不得铭诸幽为憾,请铭于余。余惟周之先世,自唐贞观中有荆州刺史周访者,由婺源移居建德,代有闻人。元明以后不大显,公累世有隐德,事迹无可考。闻公祖礼傛公,有倾家资助有偿债之事。考乐鸣公性尤谦厚,行路虽蝼蚁不肯伤。凶暴者见之,无不心服。语云:修德获报不及其身,必及其子孙。公身遭大乱,而崎岖播迁,卒能完全室家子孙蕃衍?自公祖及公三世,皆以公长子贵,推恩封赠光禄大夫。妣皆为一品太夫人。积厚流光,讵无自而然哉。公身不及禄,亦可适然于九源矣。


铭曰:皇天无亲兮,厚于善人;善人苟迍邅兮,固暂屈而常伸。沈山迆逦兮,与历山而为邻。后嗣瞻仰兮,勿忘光德之艰贞。鸣呼!公其永奠幽宫兮,以佑启其后昆。


太子大傅、 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伯李鸿章撰并书



光绪二十一年岁次     乙未孟冬三月       谷旦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