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祖德流光 > 周叔弢贡献余热为四化

周叔弢贡献余热为四化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发布时间:2014/3/6 19:31:03|栏目:祖德流光 |浏览次数: 2086

“文化大革命”中,周叔弢也遭受了严重迫害,有一次批斗会,斗了他3个小时,子女有的被打成“特务”关进“牛棚”。然后他身处逆境能自重,遭遇挫折不灰心,还对别人说:“这不过暂时性现象,肯定不是共产党的政策。”红卫兵来抄家,他还耐心地向他们宣传文物保护政策,说服红卫兵不要损坏那些国宝。他的艰难处境,很快被周恩来总理知道了,特地打电话到天津制止“造反派”对周叔弢的批斗。并指示国务院,通知周叔弢参加1966年国庆观礼。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虽然已是九旬高龄的老人了,但仍然不忘事业,为了早日实现现代化,热情工作,拥护改革,支持新生事物。听说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就和工商界朋友一起去参观,并高兴地说:“农村有出路了。到农村一行,胜读十年书。”工厂实行改革,他以极大的兴趣去参观;市政建设每有新的成就,他必去现场参观,海河公园、立交桥、李港铁路、大光明桥……到处都留下他的足迹。1979年初,中共中央为了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邓小平曾找来荣毅仁、周叔弢等著名民族实业家,听取他们的意见,共商致富大计。1983年6月1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周叔弢当选为副主席。

周叔弢热爱祖国,十分关心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祖国的神圣大业,积极参加对台宣传工作。每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来访,他都亲切热情地接待,还以自己晚年的安乐,重访唐山启新洋灰公司的亲见亲闻,告知海外工商界朋友,邀请他们回大陆观光、投资,为促进祖国统一,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周叔弢热爱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1983年12月天津市举办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书法展览,10日欣然留下了他最后的墨迹,也是终身得出的结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新中国。”他热爱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周总理为榜样,把“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作为座右铭,具有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思想。

周叔弢原配萧琬,云南昆明人,1913年逝世,生子一良,继室许和之,浙江杭州人,1926年逝世,育有五子三女。继室左道腴,江苏常州人,天津市政协委员,生子景良。周叔弢治家严谨,要求子女一要诚实朴素,二要学有专长。对子女学习专业的选择,他从不干预,完全听从各人根据自己爱好和条件去选择,他这个民族实业家的10个之女中,有6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有8人是高等学府知名的教授,而竟无一从事工商业。

周叔弢对家乡十分关心。1983年春,县志办公室曾派人上津,向弢翁征集有关史料,弢翁对家乡修志盛赞为义举,表示积极支持,并说:“要用新材料,不能抄老志,要写出家乡的特色,要多写人民群众的活动。”当即献出了自己珍藏的史料,他亲笔给县志编委会写信,还给北京、济南、上海等地的家族后代写信,要求他们支持家乡编修县志工作。1983年,他多次说:希望能再回故乡看看,后终因身体不适未能成行。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