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状,公讳光德,字观明,姓周氏。安徽池州府建德县人。世居县东门外纸坑山。曾祖讳文元,祖讳礼镕,考讳乐鸣。妣余氏。生子二,公居长。
平生持躬艰苦,治家以礼,虽遭艰困,不肯乞贷于人。教子弟严而有法,性慷慨好善,谋忠友信,乡里有称。讼者,一见公劝,鲜无不欢然冰释。终身接人,无疾言厉色。遇亡友之家尤厚。凡所营获不遗余力。一邑之中,咸称为长者。咸丰初年,粤匪扰及县城,公携家避于彭泽县九都山中,获免于难。以同治元年八月二十六日申时殁于九都山之宁家湾。距生于嘉庆二十年十月,享寿四十八岁。光绪五年由纸坑山迁葬于本邑城北二十里之沈家山,沈村上首甲山庚向。娶叶氏,闺门和睦,事翁姑极孝。公殁后,能教诸子成立。葬于历山枫林包(原字山旁加包),西距公墓五里许。
公,男子二。长馥,花翎头品顶戴,署直隶布政使,直隶按察使。次宗馨,候选州同,出继公弟光徵为嗣。女子三,长适从九品楊斌蔚,次适从九品沈世荣,三适福建政和县巡检洪金和,皆建德人。孙八人,馥出六。长学海,光绪乙酉拔贡戊子举人,壬辰进士,花翎三品衔,南河同知补用知府。次学铭,戊子副榜,辛卯举人,壬辰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四川蓬溪县知县,出嗣公族子宗传,三弟涵,早世。四学熙,癸巳举人,四品衔工部郎中。五学渊邑庠生。六学煇分部主事。宗馨出二,长学浚,邑庠生,早世。次学湛,候选州同。曾孙十二人,学海生明达、明奎、明扬、明枏 ,学铭生明啟、明诒、明捷、明保、明锦,学湛生明楷、明干、明圻。
既葬十八年,公长子馥,以先人窀穸久安不得铭诸幽为憾,请铭于余。余惟周之先世,自唐贞观中有荆州刺史周访者,由婺源移居建德,代有闻人。元明以后不大显,公累世有隐德,事迹无可考。闻公祖礼傛公,有倾家资助友偿债之事。考乐鸣公性尤谦厚,行路虽蝼蚁不肯伤。凶暴者见之,无不心服。语云:修德获报不及其身,必及其子孙。公身遭大乱,而崎岖播迁,卒能完全室家子孙番衍。自公祖及公三世,皆以公长子贵,推恩封赠光禄大夫。妣皆为一品太夫人。积厚流光,讵无自而然哉。公身不及禄,亦可适然于九原矣。
铭曰:皇天无亲兮,厚于善人;善人苟迍邅兮,固暂屈而常伸。沈山迆逦兮,与历山而为邻。后嗣瞻仰兮,毋忘光德之艰贞。鸣呼!公其永奠幽宫兮,以佑启其后昆。
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伯李鸿章撰并书
光绪二十一年岁次 乙未孟冬之月 谷旦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