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祖德流光 > 周学熙创办纱厂

周学熙创办纱厂

张治安|发布时间:2014/1/11 11:03:47|栏目:祖德流光 |浏览次数: 1901

1914年8月,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上的奴役,领土上的侵略、经济上的钳制,暂时得以缓和,一向向中国倾销的棉纱、棉布锐减,以致货源紧缺,价格飞涨。当时,纺织工业在长江流域的一些大城市中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华北像天津这样的大城市,除了一家只有5000锭规模不大的模范厂外,还设有一家大型纺织工厂。一贯善于办实业的周学熙,看准了天时与地利,在忙中挤出时间创办纱厂。在第二次任财长时,授意其弟周学辉(实之)联合当时滦矿、启新洋灰公司等股东,组织华新纺织公司,拟定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官股4成,商股6成,初由周学辉担任督办。并相继建成了天津、青岛、唐山、卫辉华新纱厂。

天津华新纱厂 建于1916年,地点选在小于庄。向美商慎昌洋行订购美国纱可老尔厂机器25000锭,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机器迟到,建设愆期。周学熙被免财长职后,浙江人陶兰泉觊觎华新,拢络财政部委他为督办,拟将华新改为官办。股东闻讯,星夜开会,决定将华新改为商办,周学熙、周学辉各认股20万元,又通过挪借,终于将官股退回,改由周学熙任总理,杨味云任协理,并由杨罗致匠工日夜赶装机器,于1918年华新天津厂正式投产。开工生产后,因当时原料充足,棉贱纱贵,获利颇丰,1919年获利140万元,到1922年共赢利413万元,超过资本一倍以上。不久,裕元、裕大、宝成、北洋、恒原等纱厂相继成立,奠定了天津纺织工业的基础。

青岛华新纱厂 由周学熙亲手擘画。1913年,周学熙在青岛购得德国贵族开办的缫丝厂(厂址在沧口),拟改建棉纺厂,已向德商瑞记洋行订购英国爱色利斯厂纱机5000锭,机器未到,世界大战爆发,他也离开青岛。后几经波折,在天津华新纱厂获利的鼓舞下,他又动员家族成员集资84万元,并邀请江西督军陈光远等人投资,筹集120万元,用以改建厂房和向美国怀丁工厂订购纺机15000锭的全套设备,于1919年底建成,次年1月正式投产。

唐山华新纱厂 在青岛华新纱厂创办的同时,周学熙鉴于冀东、豫北是产棉区,又是销纱地,决定在唐山创办第三厂,股本除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矿务公司投资外,并由他自己负责统筹调剂金融,于1920年建成投产。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殷汝耕伪政权统治下,受日伪双重压迫,而北戴河又为日商走私集中地,大批纱布运销,该厂无法与之竞争,最后被迫与日本东洋纺绩株式会社合作,改为中日合办。解放后称公私合营唐山华新纺织公司。

卫辉华新纱厂 位于河南的卫辉府(今汲县),因股东王锡彤(筱汀)等都是卫辉人,他们鉴于家乡地瘠民贫,想开办纱厂以利桑梓。同时因河南为产棉区,可以就近收购原棉,还可以采取“以工代赈”的途径,取得廉价劳动力,有利可图,于是在津筹集资金时,他们支持建卫辉纱厂,发行卫辉公司债券180万元,由中国实业银行担保还本付息,规模为2万纱锭、100台布机。开始邀周叔弢担任经理,因无外商与之竞争,如期还清了债务,历年均有一定的盈余。日军侵占河南后,被迫与日商合作,解放后称公司卫辉华新纺织公司。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