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祖德流光 > 周学熙两任财长

周学熙两任财长

张治安|发布时间:2014/1/11 11:05:08|栏目:祖德流光 |浏览次数: 1980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授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14日孙中山至参议院辞职,荐袁为临时大总统,15日参议院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7月26日,临时参议院通过陆征祥第二次提出的内阁名单,周学熙任财政总长。

周学熙8月上任后,9月就向国会提出《财政政见书》,11月撰写《财政方针说明书》,12月发布《财政计划说帖》。这3个文件,集中地反映了他“整理财政,发展经济,以达到国富民富”的指导思想。

他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改革税制,充实国库。一是强化财政,增加税收。将全国主要税源统归中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权限,本着国家得大头、地方得小头的原则,理顺税收渠道。同时,改革财政体制,在省一级设立国税厅,隶属财政部,主要人员由财政部选定,各地相应设立支厅或分厅,使地方税收征管、财政支出走上正轨。经过竭力整顿,历时10个月,收支即达平衡,并实现当年盈余2000万元。二是保护产业,广植税源。他除了支持税收大户发展生产,增加税收外,在1913年的国家9亿元预算中,准备划拨1亿元,兴办实业,为国家开辟财源。当时提出了上10个大项目:1.云南铜矿,2.延长石油,3.利国铁矿,4.漠河金矿,5.秦始皇商埠海塘船坞,6.口北铁路,7.各省铁路,8.沿江一带荒山实行森林法,9.纺织工厂,10.其他实业。后由于政局突变,未能实施。三是倡设中国国际银行,有利于国际贸易,参与国际竞争。

在这任财长中,周学熙犯了平生的一大错误,就是经办“善后大借款”。因为他在北洋实行新政、创办实业时,得到了袁世凯的大力支持,有知遇之恩,愿为其效力。再加上民国初年军队林立,军费开支惊人,诸国列强以经济为条件,要挟对新政权的承认,前有庚子赔款催逼尤急,前任财长又借外债千万元,国民不堪重负,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非借外债不能以喘息。1913年4月26日,他与国务院总理赵秉钧、外交总长陆征祥,受袁世凯的指派,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非法签订2500万镑《善后五厘大借款合同》,以全国盐税作抵,成立稽核所,以英人丁恩主持其事。29日,参议院以善后大借款未经该院通过,决议无效,全国一片愤怒。议成后,周学熙微服出京,财政部以次长梁士诒代理部务。他即提出辞职,连上辞呈10余次,拖至9月才得以批准。

1915年,袁世凯的统治暂时得到了巩固,3月又要周学熙出任财政总长,他本无出山之意,而政事堂左丞杨士琦(杏城)以拜寿为名,将他留任。而他前次所倡导的国家、地方税收分支的方针,已被前任取消,此次上任后,为落实他以前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又进行了努力。一是整理田赋,重新丈量全国田地,按亩以银元计征国税。二是兼任盐务署督办,整顿盐务,实行稽核制。三是新辟印花税、烟酒牌照税、烟酒附加税、验契税、契税(附加税),归中央专款。为确保烟酒两税能及时收归国库,财政部派员到各省督办收缴。四是在抓好财政税收的同时,加强金融机构的建设,创建银行融资聚资。他于1915年8月14日《呈大总统袁拟创办民国实业银行章程文》,10月6日《呈大总统拟创办农工银行条例文》,提出新建农工银行,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通融资财,振兴农工。选择代地理、物产等都具有优势的通县,财政部予以大力支持,于当年11月7日成立通县农工银行,放贷于民,使通县粮棉生产发展迅速。

1915的8月14日,迎合袁的“筹安会”在京成立,鼓吹帝制,周学熙吸取善后大借款教训,坚决不与附和,并进见袁世凯询问劝阻此事。袁开始极端否认,后来竟避而不谈。他主持的财政部拒拨帝制活动经费,与袁间隙难以愈合,遭袁以“养病”为名,软禁在北京北海,家人亲友,概不能见。这时,北海驻扎着袁的亲信部队——拱卫军,为了镇压南方起义,日夜操练,他每天听着呜咽的号角声,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无限忧虑,在诗中写道:



历朝临幸池,容我短藤拖。

池小桥添曲,廓回路失坡。

晴皋残雪少,高树夕阳多。

何处清笳起,仓茫发浩歌。



1916年袁世凯帝制美梦破灭,6月6日归天后,周学熙才得与家人团聚。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