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宁日,民何能安?周学熙为“实业救国,富国富民”辛劳了一生,到头来“毕业十事九成空”,所办的企业有的被解体,有的被吞并,有的尚存一息,后人在惨淡经营。他在《平生》中写道:
平生多卼臲,垂老百无成;
剑守刻舟迹,瑟求胶柱声;
功名忘甑堕,文字婢蛙鸣;
独幸斋居乐,还教梦寐清;
读书千载契,湖海一身轻;
莫问滔滔者,狂歌伴耦耕。
为了退休之后有处安静的修养之所,1923年在北京香山静宜园建了“松云别墅”。1924年写下了《8月6日到香山松云别墅》。
四围山色翠涛倾,快似蛟龙纵壑情;
不用丹经研秘诀,临风洗耳听松声。
退休后,他谢绝各事,修身养性,读诗练笔,诵经念佛。他为了“笃守程朱,孝友传家”,1926年在天津创办了“师古堂”,使本支子弟,藉以文字为观摩,以增学问而振家声,凡周氏子弟,无论在职、在校或私塾者,不论年龄,不论男女(出嫁者另外),都必须参加。他和弟学渊。学辉都严格遵守。1930年,又在北京寓所成立了师古堂刻书局,到1936年共选刻书目达50余种。1938年,因无合适人主讲,师古堂告终。1945年春,日本侵略者面对末日,对沦陷区的统治更加残酷,周学熙这时已81岁,困居天津,平时只和一些老友在公园小聚。一天,公园里来了一批鬼子宪兵,将他们也押在宪兵队司令部。他因足疾,步覆艰难,侥幸得脱,其他人均落入敌手,回到家中他愤然写下了诗两首:
孑遗身世总由天,世难何常异昔年;
偶语腹非征信史,纵横缇骑不虚传。
灵囿翻为豺虎林,须臾不测合惊心;
择肥而噬偏耆宿,谁似围匡尚鼓琴。
周学熙受宋代理学的影响,平生严于律己,不求奢华,敬重父母,严教子侄。母亲生前对他说“吾邑地瘠民贫,兵燹之后,生计愈绌,欲图补救,端在教养,此吾之志事也。若异日得有寸进,当力谋所以继述之。”几十年中,他不忘母训,关心家乡建设,热心为家乡办学校、建医院、创讲习所、造大桥、筑河坝、辟义田、修文庙、护文物、捐资编县志等,做了许多实事,在家乡广为流传,赞誉者众多(具体情况见“诚惠桑梓”),促进了家乡的文明与发展,使乡人受益至今。他还写下了大量的思乡诗篇。以下选载数首:
独立溪头望,南山路不分;
乡心日暮切,万里送归云。
历经风尘两鬓皤,归来穷巷隐烟萝,
但余一事还堪恨,江上青山梦里过。
1932年10月,家乡秋浦县恢复唐代县名——至德县。周学熙应县长夏邦济之请书写。
周学熙生平好作山林之游,写下了不少诗篇。咏《长江》:
南北雄天堑,长江万里流;
阅空来往客,淘尽古今愁;
春雨桃花岸,秋风木叶舟;
茫茫游子意,天地一沙鸥。
对一些名胜古迹尽力予以修复。当时省城安庆振风塔,建于1570年,高82米,在全国108座砖石宝塔中居第二,雄伟壮观,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塔。但年久失修,有可能步雷锋塔的后尘,周带头捐资修复,使之能成为当今胜景。
1917年天津发大水时,他一边调集启新、开滦公司船只运送灾民到唐山暂避,一边倡捐义赈救济难民。1920年,直鲁豫3省大旱,灾民拖儿带女,衣衫褴褛踊进天津,处境十分悲惨,他见之十分同情和痛心。有诗云:
古云民以食为天,斗米今号百万钱;
四海嗷鸿尽瘏口,不知何处有卑田。
一食全倾卒岁资,今生无复翌朝期;
手牵儿女肝肠断,更忍婴儿索乳时。
遵从父命,又邀集同仁募捐义赈,设立粥厂收养4800余人,直到次年2月给资遣返原籍恢复生产。1939年天津又大水,他写了《7月6日洪水突至津埠尽成泽国》:
须臾平陆变深渊,真似黄河水自天;
风卷涛声村树杪,日摇波影市楼颠;
几多行李成漂杵,百万流民在露田;
安得贤能如赵朴,疗饥拯救获生全。
他嘱儿辈竭力捐赈,再救难民。
1933年,他捐助北京赒社成立嫠会,为40名孤贫寡妇每月凭折发给恤款,并为他们施置棺木。1941年,又将所得的瑞珠妹的遗产全部变卖,充作北京医学院的奖学金。1947年在天命将尽,再将棺舍捐给北京赒社。
周学熙的夫人刘氏,一生崇高节俭,乐善好施,将平时的积蓄资金的股息、红利交与后人,设立了“至池乐济会”,训示后人为家乡至德、贵池办善事。她育有五子泰、焯、夔、恩、谦;女七,末字均为“庆”,名华庆、同庆、珊庆、时庆、齐庆、多庆、。与时庆孪生中一女早殇。1946年11月6日病殁于津寓,次年7月葬于北京西郊昌运宫。
周学熙1947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寓所,11月葬于西郊昌运宫,与妻同穴。1950年墓地被征用,改葬于西郊老山公茔。
家乡得知周学熙去世的消息后,众人设处遥祭哀悼,并议定尊称为“周城惠公”。1948年,京侓鲁诸亲朋好友联合筹捐30亿元,赞助北京中和医院修建“诚惠楼”,命为“诚惠免费病床”,专门诊治孤老寡贫之人。
周学熙除在办实业中写下了大量的文稿、手记外,还留下了《周止庵先生自叙年谱》、《东游日记》、《止庵诗存》(上、下册)、《止庵诗外集》等著作。
周学熙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北方近代民族工业的奠基人,当时与南方著名实业家张謇一并被世人称为“南张北周”。他们以“实业救国”的事迹,已被收入我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辞海》(1979年版)条目中也有记载。
1991年,周学熙诞辰月125周年,由天津社科院发起,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工商联、天津市地方志办公室、天津长芦盐务管理局、河北工学院、南开大学历史系、天津历史博物馆、中国耀华玻璃公司、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会、《历史研究》杂志社、《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北京自来水公司、唐山市启新水泥厂、河南省华新棉纺织厂等20个行政、科研单位和与周氏有关的企业,5月3日至8日,先后在秦皇岛和天津召开了“周学熙实业集团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者除全国各地的学者、企业家外,还有来自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的香港等地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