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中国自强之本,与夫今日能以自立之道,莫不由周故督与文忠公开其端,植其基。”这是近代著名学者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其中的文忠就是李鸿章,那周故督是谁?为何能和李鸿章齐名?这里的周故督就是周馥,是三十年洋务运动的重要策划者和执行者。
周馥,1837年生于安徽建德(今东至县),字玉山,又字兰溪,是民国初年北方实业界著名代表周学熙之父。早年追随李鸿章,始以军功,由文书至县丞、知县,渐擢至封疆。历任永定河道、津海关道、天津兵备道、直隶按察使、长芦盐运使、四川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闽浙总督和两广总督。
1902年,山东巡抚周馥(前排左四)巡访青岛
1902年至1904年,周馥出任山东巡抚,在此期间,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改革赋税政策、兴办实业、远洋贸易、自开商埠,有效的推动了山东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也有一定程度增加,同时他体恤百姓,让山东成为局势比较稳定的地区,成为晚清官场上的得力干将,更是晚清改革中的一股清流。
因地制宜
改革赋税政策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和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清政府需要负担巨额赔款,本已枯竭的财政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筹集财政收入,清政府开始改革赋税政策,百姓赋税大幅度增加,加上各级官吏的贪污成风、中饱私囊,下层百姓的生活更加困难。
作为封疆大吏的周馥,上有朝廷的任务,下有生活艰辛的百姓,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因地制宜,通过调整税赋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较好的平衡了朝廷和百姓的利益,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措施一
首先,陈述利弊,力争朝廷,减轻房田税。清政府自1903年开始责令各督抚彻底确查整顿各省房田税契,并按省分派定额,山东省分派的数额为25万两。周馥通过调查,发现前巡抚袁世凯在任时,百姓采取很多措施隐瞒、减少申报,收缴数额很少。如果加大征缴力度,当时河水泛滥,必然会引起更大的民愤,甚至起义,周馥上奏朝廷,请求减免房田契税,并将所收房田契税作为筹备学堂的经费。周馥据实力陈,因此很快得到朝廷的同意,山东省得以免征房田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措施二
其次,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调整烟酒税。烟酒税自古就是政府的收入,晚清政府面对财政困难时,自然想到提高烟酒税率并加大征缴力度,以此提高税额。于1903年冬,命令抄录直隶现办章程,咨送各省,责令各省一体仿行,并区别各省情况,确定其派定税额,此次派给山东的烟酒税额是每年30万两。前任巡抚袁世凯制定《烟酒税章程》,烟酒每斤抽税16文。办法刚刚推行,很多商家关门歇业,烟酒生意异常冷清。于是政府派人劝导商家开门营业,但商家态度极度消极。
烟酒税票
周馥根据山东具体情况,对烟酒分开征收,酒由销售环节征税改为生产环节征税,每斤抽税16文,每年可加酒税银15万两。因山东本地产烟不多,税额较少,实行免税,对于外地过境烟草,依照旧历抽取厘金,每年可收1万两。对于烟酒收入,周馥奏请朝廷“以本地之财办本地之事”,将烟酒税用于各府州县学堂,以及开办农桑工艺等各项事业。
措施三
第三,调查研究,精准测算,维持厘金费。1904年,清政府因当时江西省对厘金试行统捐,财政收入增加,于是户部奏请在全国各省皆实行统捐。周馥接到政令后,会同筹款局(财政局)派员到各厘局进行调查,得出按照新法,所得厘金数额和原来的数额相差不大,周馥认为山东应“照旧办理,毋庸更张”,减少厘金调整对经济的影响,获得朝廷的批准。
周馥对于山东税收政策的调整,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同时,周馥的这些措施也体现了其实事求是的处事风格和济世安民的为官思想,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兴农创业
开拓赋税源头
洋务运动以来,随着“振兴实业”口号的提出,晚清政府朝野上下对农业及各类实业重要性的认识均有所提高。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政府采取的一些稳定农村、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03年,商部奏请通令各省兴办实业,同时强调农务对于实业振兴的基础性作用。
周馥在洋务运动时期就认识到发展实业对国家的重要性,来到山东后,他体察山东实情,认为山东盗匪严重、流民众多、社会动乱的原因在于百姓无地可种、无工可做。由此提出振兴农桑业,让流民有种地,发展工商业,让流民有活干。这不仅解决了社会动乱、治安欠佳的问题,还发展经济,增加了社会财富,人民更加富裕。
第一,创办科研机构,振兴农业。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也是基础产业,只有振兴农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其他产业,发展农业就需要有农业方面的人才,于是周馥奏请清政府批准,创立了农桑总会,这是一个集农林教育与研究、农林改良于一体的官助民办机构。为便于开展农林改良和试验,同年又集官商股银1.5万两,在济南城东购地500余亩,建房50多间,聘请农业专家,购买外国先进设备,创办山东农事试验场。这是山东省第一个科研机构,开全省近代农业科学研究之先河。同时,在山东各州府建立分支机构,把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还建立农桑学堂,这是山东省创办的第一所中等农业教育学校,培养农业人才。
第二,筹办工艺各局,发展实业。山东人多田少,加上连年河水泛滥,造成众多流民,盗匪日益,诛不胜诛。周馥采取“凡富民以农利为先,而教养无业闲民以工艺为急”的原则,以袁世凯任山东巡抚时建立的专教贫民无业者学做粗工的教养局为基础,拨付资金,扩大规模,在省城设立工艺总局,研究、制作各项精巧工艺如范金、冶铁、织绣、雕嵌之类,以为全省工艺模范。同时建立工艺学堂,培训工艺人才,提高工艺水平。在各州府建立工艺分局及学堂,参照省城模式进行筹办。为增加产品销路,同时设立纺纱、织布、洋烛、洋酒等各类公司。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山东的工艺实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社会治安转向良好,而且政府税赋也大幅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
恤裕民生
拓垦沿海荒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连年来的战争和义和团运动,使得国内萧条,田地荒芜,米价奇贵。1899年,清政府下旨,命令各省督抚认真查勘本省荒地,并责令该省地方官员妥定章程,设法劝谕农民开垦,并不许官吏骚扰苛索,一切以利民为本。
山东巡抚周馥(右六)等官员
周馥到任山东后,亲自到烟台、威海一带巡察,发现沿海荒地颇多,其中又以登州、莱州、青州三府居多。周馥在山东成立了垦务局和湖田局,分别负责对沿海与内地的滩涂、淤地进行调查清丈,然后采取招佃承租的方法,开辟荒地。还派专员负责此事,并且下令,荒地由百姓象征性的交纳一点押金后,领取荒地开荒,别人无权争占,并且减免前几年的租税。在各州县的努力下,乡民对政府关于荒地招垦的做法逐渐接受,踊跃呈报。山东全省这次共招垦荒地计8000余亩,共收押价京钱17000余串。对于这些钱,周馥都作了合理安排:一成充赏,三成充各州县学堂经费,余下六成补助各州县兴办农工蚕桑之用。开垦荒地是周馥的一种惠民之举。它既解决了耕地抛荒的问题,又解决了百姓的粮食短缺问题,还增加了清政府的赋税收入,可谓一举三得,对我们现实社会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组团推销
开展远洋贸易
山东盛产食盐,质量上乘,如果增加食盐销路,自然扩大财政收入。周馥的对策是将山东盐运销海参崴。海参崴附近不产盐,平时所需盐都是由广东、香港等处运送的,但那些盐“质劣价昂”,不如山东盐质美色白。又因山东沿海居民前往海参崴做工者的不少,东民惯食东盐,因此东盐在海参崴走私严重。
周馥(右一)
海参崴官员曾商请清政府设法通融运盐到海参崴销售,以杜走私,周馥认为这是推广利源的好机会,不仅可以解决走私问题,更能增加财政收入,销售积压的山东食盐。为此,周馥采取了许多措施。他先派商人到海参崴、哈尔滨进行考察,又根据登州府属沿海地区滩盐颇多的情况,招集商股在山东沿海一带购买滩盐,雇佣轮船运赴海参崴试销,并命令筹款局免费发给执照、东海关免征出口税一次、内地课税暂免三次。此外,通过各方协调,海参崴方面答应东盐进海参崴口一概免税,这更有力地推动了东盐外运。在试运的同时周馥还命商人带山东土货到海参崴试销,为山东经济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食盐外运海参崴,是周馥对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贡献,其积极作用有三:一为推广商务,二来兼杜海口私贩,三为接济该埠民食。
自开商埠
助推经济发展
1904年初,随着胶济铁路即将竣工,德国殖民者必然会沿着铁路由青岛向山东内陆扩张,在这种形势下,周馥经过详细勘察,主张利用铁路交通优势,寻求经济发展,同时遏制德国势力的扩张。这样,自开商埠就成为比较理想的措施。
经过详细调研和规划,于1904年5月,周馥游说袁世凯,联名上奏朝廷,要求将济南、潍县、周村开辟为商埠,用于商货转运。对于周、袁的意见,清政府上谕请外务部议奏。不久,外务部上折具奏,表示支持山东自开商埠,商埠章程由山东当局自主制定。自开商埠被批准后,山东加紧开埠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定总体规划以指导商埠的筹办,即拟订了《济南商埠开办章程》。1905年11月15日,济南被正式开设为“华洋公共通商之埠”,并举行开埠典礼。济南开埠后,在精心的规划设计下,整修道路,建造衙署,设立市场,开泉种树,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在中国近代开埠史上,由巡抚奏请自开商埠,周馥是第一人。而且,在济南开埠的同时,将周村、潍县作为济南的分关,一省之内三地同时开埠,也是前所未有的,周馥等改革派的远见卓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