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馥任两江总督时除了对复旦公学创办与维持做了重大贡献外,积极支持的另一所学校便是安徽公学。最近一位友人赠我一份100年前由周馥具名为安徽公学募捐的启事。启事中称赞该公学“办理得人,科目完善”,希望安徽同乡“量力捐助,俾成一完善之学堂,以为全省之矜式”。可见周馥当时对于这所学校评价之高,期望之切。
安徽公学芜湖旧址
那么安徽公学是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呢?据《芜湖教育志》载:“公学初设湖南长沙,原名‘安徽旅湘公学’,因担任教习的革命党人黄兴、赵声等组织华兴会,策划起义事泄失败,公学成为怀疑目标,被迫迁芜湖更名……公学是安徽民主革命领袖人物荟萃之所,受聘先后任教的多为安徽乃至全国的著名民主革命家和学者名流,其中有柏文蔚、刘师培、陈独秀、苏曼殊、黄宾虹等人,公学成为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的讲坛。陈独秀还在校内编辑出版《安徽俗话报》,以其反清结合反帝的新思潮,启迪和影响有志革命青年。公学由此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同盟会成立后,校内众多师生,相继加入。省内外革命志士,南来北往,途径芜湖,多以公学为寄宿处和秘密通信联络点。”
安徽公学创办人李光炯
当然周馥并不了解这所学校在当时革命活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做出的巨大贡献。但他终身服膺的“教育兴国”思想,却使他对任职期间接触的诸多学校包括复旦公学、安徽公学等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包括在经济上的赞助。例如他早年在津海关道任上,个人就曾两次共捐款5600两,为集贤书院购地,为博文书院膏火之费。这两所学校,前者专门培养“新政”人才,后者则是天津最早的外语学校。两校以后都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946年更名为皖立高商校的安徽公学毕业生合影
周馥在两江总督任上时间并不长,但发展教育始终是他的工作重点。1906年,他上书朝廷汇报两年中的工作情况说:“东西各邦,每于学校之兴衰,定国势之强弱。化民成俗,最为要图。臣承乏江南,将近两载,一意兴学,勉力经营。殚智虑之所用,冀教育之普及。”短短的一段文字,表达了他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周榘良,周馥曾孙。文字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