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由山东巡抚周馥、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经清政府批准,济南由中国自行辟为商埠。由地方督抚奏请,中国自主开放铁路枢纽地区和内陆经济中心城市,这是近代商埠沿革史上的创举,是以周馥为巡抚的山东地方当局为防止因德国所修胶济铁路通车后出现德国势力向内陆扩张、中国主权再失的重大举措,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山东主政者通盘筹划山东近代化事业、推动山东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决策。
2016年6月,编者在济南中山公园惊喜的看到露天展板,特将展板辑于此,以纪念周馥。如下为展板具体内容。
济南自开商埠是济南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开埠,济南从一个传统的内陆城市迈向了近代化城市的行列,它的经济、文化在全国新兴的城市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1904年5月4日,当时主张革新的山东巡抚周馥与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上奏清廷,请求将济南自行开埠,以便“华洋通商贸易”。1904年5月1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初一日),清廷批准济南开辟商埠,并在济南设立了商埠总局。1905年8月7日拟定了《济南自开商埠章程》,开始具体筹措。1906年1月1日举行开埠典礼。
商埠区在济南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1929年统计,济南的皮鞋店、生皮行、建筑行、油坊、酒店、铁匠铺、砖瓦窑、胶皮车铺、地毯铺、玻璃窑等新兴行业多集中在商埠区。商埠的建立,对济南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商埠引领着济南的时尚潮流。济南商埠是黄河流域最早开埠,接受“西洋风”的内陆城市,成为当时最成功的“经济开发区”,为济南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济南于1904年清廷批准开埠的当年即勘定商埠界址,划出东起十王殿(今官驿街西口),西至北大槐树村,南沿长清大道(今经七路),北以铁路为限。东西长约5里,南北约2里,共4000余亩为商埠地区。此后,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商埠区先后几次扩大地域范围,到1945年商埠占地已达9142.06亩。之后,济南没有进行新的商埠规划及扩展。
济南开埠前后,树立、形成的对外开放和“重商”的发展观念以及在商业经营理念上由分散经营、个体经营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当时济南的经济和社会繁荣。尤其是1911年津浦铁路修至济南与胶济铁路交汇后,进一步推动了济南商业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了许多新兴行业的产生,济南商户已发展到32个行业1993家。
济南的商场式市场是开埠后陆续建起的。先后建立了新市场、人民商场、万紫巷商场、劝业场、普利市场、大观园商场等。这些商场的大量出现,标志着济南已具有近代大城市的经济和文化生活。
那时,城里人买东西要到商埠,因为这里商店多,商品种类齐全,质量也好,外地人来济南,商埠成为他们看街景、购商品的必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