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家族研究 > 周村开埠原委

周村开埠原委

杨志玖|发布时间:2017/9/6 10:51:26|栏目:家族研究 |浏览次数: 2682

清光绪三十年(1904),原属山东长山县的周村镇,和济南、潍县同时开为商埠。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周村人,我愿对家乡开埠的原委做一简要的探讨。


  商埠这是一个有特定涵义的词汇。近代的商埠不仅是个经济地区名词,还具有政治色彩,它是近代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产物。


中英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中国订立的南京条约(1842年8月,本名江宁条约)除割让香港外,还强迫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并派领事住于五处,这是最早被迫开放的商埠,此后列强即以种种借口强迫中国开放了不少城市作为商埠。


胶济铁路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勘路,次年动工,光绪三十年初完成。按照列强惯伎,紧接着应是沿线开通商埠以利其经济渗透。恰在此时,清朝官员中却有人建议自行开放胶济铁路沿线的济南、周村、潍县三处为商埠,以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其人即时任山东巡抚的周馥。


周馥于光绪三十年三月与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合词具奏,“拟将潍县、周村一并开作商埠,作为济南分关,更于商情称便。”此奏折日期为光绪三十年三月十六日,皇太后(慈禧)的硃批是:“外务部议奏”,即令外务部核议此奏。外务部于三月十九日接袁、周奏折后,即于四月一日(公历5月15日)具折请于山东济南、周村等处开为商埠。


  

据袁、周奏折及外务部议复,此事经朝廷批准后,还要“照会各国驻京使臣查照”后,再筹划“划界设关及一切应办事宜”。但事实上此照会似乎未发,或在开埠以后始照会各国使臣作为例行公事。当年《东方杂志》第8期(8月25日发行)《时评》栏中,有题为《东抚之办事》的评论说:


  “有客自济南来,谈及东抚周中丞近日政策。周中丞年虽七十有九(此误,时年68——引者),然精神犹甚强健。(中略)中丞自信之心甚坚,每奏一事,无所犹豫,若不获行其意,则以去就争之,故辄偿所愿。今举数例证之:德国尝认独占全省利益,屡向北京政府要求权利。其所经管者,著著进步。周中丞见此情形,深知其害,遂将济南、潍县、周村镇三处,辟为商埠,俾利权不至为德人所垄断。密奏朝廷,既获俞允,忽然宣布万国。德人闻之,亦惟深叹其手段之迅速而未可如何也。设事前稍不谨慎,泄露风声,德人必起阻挠。然则中丞如何谨密之处,即此一端,亦可见矣。”(下略)可见他是以积极主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完成此举的。他死后不久,山东当局呈请北洋政府,准其在济南为周馥建立专祠以资崇报。呈文中列举了他在山东的四大政绩,其三是“创设商埠”。


 周村开埠后,外国势力随之而来。德国、英国、美国,最后是日本先后开设银行、公司、洋行等。大量的洋货蜂拥而至,冲击了周村传统的手工业,也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引进和发展。正如毛泽东所说:“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放前内忧外患,影响了周村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发展,特别是七·七事变后,周村被日军占领,工商业极度凋零,只有到解放后才逐渐恢复。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实行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使周村的工商业繁荣兴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和90年代前开埠相比,无论在性质上和规模上都有天壤之别。首倡开埠的周馥如活到今天,亦“当惊世界殊”了。当然,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周馥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做到前人和他同时代人所做不到的一切,我们不应苛求于他,而应对他做出恰当的评价。


   □杨志玖(1915-2002,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村人,本文有删节。)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