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三十年(1904),原属山东长山县的周村镇,和济南、潍县同时开为商埠。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周村人,我愿对家乡开埠的原委做一简要的探讨。
商埠这是一个有特定涵义的词汇。近代的商埠不仅是个经济地区名词,还具有政治色彩,它是近代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产物。
胶济铁路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勘路,次年动工,光绪三十年初完成。按照列强惯伎,紧接着应是沿线开通商埠以利其经济渗透。恰在此时,清朝官员中却有人建议自行开放胶济铁路沿线的济南、周村、潍县三处为商埠,以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其人即时任山东巡抚的周馥。
“有客自济南来,谈及东抚周中丞近日政策。周中丞年虽七十有九(此误,时年68——引者),然精神犹甚强健。(中略)中丞自信之心甚坚,每奏一事,无所犹豫,若不获行其意,则以去就争之,故辄偿所愿。今举数例证之:德国尝认独占全省利益,屡向北京政府要求权利。其所经管者,著著进步。周中丞见此情形,深知其害,遂将济南、潍县、周村镇三处,辟为商埠,俾利权不至为德人所垄断。密奏朝廷,既获俞允,忽然宣布万国。德人闻之,亦惟深叹其手段之迅速而未可如何也。设事前稍不谨慎,泄露风声,德人必起阻挠。然则中丞如何谨密之处,即此一端,亦可见矣。”(下略)可见他是以积极主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完成此举的。他死后不久,山东当局呈请北洋政府,准其在济南为周馥建立专祠以资崇报。呈文中列举了他在山东的四大政绩,其三是“创设商埠”。
周村开埠后,外国势力随之而来。德国、英国、美国,最后是日本先后开设银行、公司、洋行等。大量的洋货蜂拥而至,冲击了周村传统的手工业,也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引进和发展。正如毛泽东所说:“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