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晋西深精舍:最爱路边书

芷阑斋|发布时间:2015/1/19 12:51:19|栏目:家族研究 |浏览次数: 2104

这些赫赫有名的前辈中,我当然最关心的是周叔弢,听到这个名字也觉得最亲切,但启晋先生凡是提到周叔弢时,都称其为爷爷,周家的谱系我多少了解一些,知道启晋并非周叔弢一支所出,启晋今天跟我解释了这个原因,他说周叔弢十六岁时父母就先后去世了,而他是周学海的后人,他父母去世之后就全部依靠自己的叔叔周学熙,并且周学熙让周绍良寄名于周叔弢名下,因此周绍良就称周叔弢为爹爹,而称自己的生身父亲周叔迦为爸爸,所以说周启晋也自然称周叔弢为爷爷,其实在以前的交往中,我时常听到周启晋称周叔弢为爷爷,我本以为他是为了显示自己是大藏书家正统的后人,到今天方知道还有这样的历史缘由,看来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偏见的形成竟然是如此容易。启晋说毛泽东曾经接见过周叔弢两次,一九六六年他让弢翁上了天安门观礼台,是毛泽东在文革中保护的一些人中的一位,刘少奇曾经到天津找弢翁谈话,说周叔弢剥削有功等等,他讲到了很多那个时代的细节。

止庵(周学熙)书写的对联

没办法,我只好继续把话题拉回来,跟启晋先生说自己写的这篇文章主要谈他的藏书事迹,还是请他讲讲这方面的事情,他首先讲到的是一部明洪武刻本的《古清凉传》,他说这个本子极为稀见,国内公藏都未著录,仅有日本藏有一部就是陆心源皕宋楼的旧藏,但那部书把洪武款挖掉了,所以被著录成金刻本,而他藏的这一部是父亲留下的原本是罗振玉的旧藏,后来是罗继祖转让给自己父亲者,总计是四册,缺了两册,是个残本,启晋觉得这是个遗憾,后来他在天津见到了商务印书馆影印的《宛委别藏》本,但是这个本子的底本是天顺本,而天顺本又是影刻洪武本,所以这个天顺本也能看到洪武本的影子,启晋把这个本子买下后,就请范晓榆先生先用洪武本做成字库,再用这个字库根据《宛委别藏》本的内容进行排列,排列好之后再影抄下来,竟然用了三年时间把那两册残本补全了,他说自己为此花了8万元,但觉得很值,并且说这部书可以称之为中国第一部电子法影抄本,我听他这个叙述很有意思,请他把这部书拿出来拍照,他进仓库翻找一遍,竟然说找不到,于是我提出拍照他的书库,初始他不同意,在我的坚持下,终于让我拍了几张照片,里面堆的东西果真不少,我甚至连门都推不开。

善本密室

启晋从另一个房间内拿出来一本新装订的16开目录,封面上印着《路边的书》,他郑重地跟我说,这是他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我翻看这个目录,里面有很多书影,书名和封面都很俗艳,有《午夜废墟》、《孽情》等等,启晋解释说,这些书都产生于七、八十年代,很多出版社都子虚乌有,而他自己都是在地摊上买到的这些书,所以称为《路边的书》,他总计收集了五百多种,他说这个数量绝对全国第一,私人没有藏,而公共图书馆也不会藏,将来是极有价值的一份珍藏,他说自己其它的书都会散去,唯独这个版块的收藏他会让自己的孩子珍藏一百年,到那时必定是极有价值的一份收藏。这个目录有书影有题要,也有一些版本介绍,他准备将这个题要式的目录印刷出来,几个月后,他将年满七十岁,以此作为自己生日的献礼。

书房主人的杰作

我虽然知道启晋先生做事另类,但还是没有想到他能把这类的书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藏品,还是忍不住问他原因,他说自己喜欢这些书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喜欢文学,而喜欢文学又是因为自己的出身,他告诉我自己兄妹四人,只有自己是男孩,但是自己的姐姐和妹妹跟自己年龄差得都较大,因为周学熙后人到了他这一辈,也只有两个男孩,而另一位名叫周党生,因为党生的父亲参加了革命,就不再按资排辈,所以给他起了这个革命的名字,就是因为这些原因,让他从小觉得孤独,而那个时候奶奶的床头有许多武侠小说,他就只能翻看这些书,于是从小就迷上了武侠,并且直到今天仍然喜欢,他说自己喜欢武侠的原因就是因为武侠的主题精神,他说这种主题永远有两个,一是剑一样的斗志,二是海一样的深情,这两样都是他所极喜爱者,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曾经藏有六千种话本小说,而那些年自己基本都看过,他告诉我当时的家里是个大的四合院,而四合院的某个角落有个鸡窝,他每天早上上学时就会走到四合院大门口,用手把四合院大门的门环弄得当当响,响完之后,他就立即躲在鸡窝后面,家人听到大门响声就以为他上学出门时关门的声音,等大人们上班之后,他再偷偷去看父亲珍藏的这些话本小说,为此,他在某学期就旷了一百多堂课,也因此让学校给了记过处分。

主人的珍藏

启晋说,他喜欢武侠的原因跟他的二姑夫穆旦也有点关系,因为他听过穆旦讲《济公传》,而穆旦讲得很传神,他听得津津有味,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母亲当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作校对,他自己上初中的时候就让母亲从社里借回来很多外国小说看,巴尔扎克、莫泊桑等都是那个时期读的,高中的时候自己又开始喜欢诗词歌赋,母亲帮他找回很多书来看,所以他觉得母亲对他的帮助很大,他接着这个话题又说,在世家中很少谈到女人,其实世家中的女人对家族非常重要,就如同红楼梦中没有贾母,红楼梦的故事也就讲不下去了,而世家中能给孩子一些温暖的只有母亲,由此,启晋得出结论,一、世家太功利,二、中国的贵族精神其实很苍白,他认为推动历史变化的是草根而非贵族,而贵族的贡献是保存和发展了中国的文学和艺术。

卦签

周先生又到那个库房内翻拣一阵,这次从里面拿出几部书和两个卷轴,他笑着对我说:“这个对联你一定喜欢,我拿出上拍,你肯定会抢。”边说边把对联辅在地上让我拍照,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肯定,他说:“你读读对联的内容。”这是典型大方的书法字迹,对联内容是“所是在思得误处;校勘若对与仇家”。启晋笑着说:“怎么样,这几句内容是不是很适合你?你再看这上款肯定更喜欢。”上款是“叔弢三弟法家正句”,原来是方地山专门写给周叔弢的,这当然能称得上是锦上添花,我直言自己很喜欢这幅对联。启晋就给我讲起来大方跟周叔弢的关系,又从这个话题引到了袁寒云,他给我讲起了袁寒云写书法的姿势,又提到了寒云跟周家的关系。

主人料定我必买的对联



衍圣公的题记

启晋这次拿出来的书是一部抄本,这部抄本的名称为《如意册平妖记》乃是用无格的旧竹纸抄就,上面钤有多方周绍良的钤印,这部书名字倒不多见,但难得之处是该书的扉页上有一整页孔德成的题记和题诗,详细叙述了此书的经过,启晋问我见没见过衍圣公的题记,我说从未见过,他很高兴地告诉我,孔家的题记极其少见,他给我讲起了孔德成的生平,他说孔德成是遗腹子,他出生的时候很是紧张,当初的各路人马,包括民国政府的官员都在产房外等着,因为这是孔子的后代,要诞生新一代的衍圣公,最担心的是发生狸猫换太子的事件,启晋又详细地给我捣扯周家跟孔家的姻亲关系,他好像说是自己家二姑奶奶的女儿提亲,家人不同意,于是把堂妹嫁给了孔德成,他们之间到底怎么称呼,到最后我也没太听懂,总之最后记住一句话,周家和孔家是亲戚关系,就因为这件事,再加上孔德成知道自己的表叔喜欢戏剧,于是就把孔府所藏这部抄本写了段题记后赠送给了他的表叔,后来他的表叔又把这部书转赠给了启晋的父亲,父亲又把这部书留给了自己。

精美的书橱内放着连环画

启晋说刚才他进书库本想给我找出一部《放翁词》,但却没找到,但是这关涉到他学习版本的起源,即使没有书,他也要给我讲一讲这个故事,他说这部《放翁词》是爷爷留给他的,当时并不是为了学习版本,而是因为自己喜欢陆游的所有著作,尤其他感动于陆游跟唐婉的凄美故事,说到这里,启晋竟然连续背了四首诗,都是陆游怀念唐婉之作,这些诗以前我还真没听说过,仅仅知道那首《钗头凤》,看来他真的对诗词很感兴趣,启晋接着告诉我,他后来在范晓榆处看到了一本日本美浓纸印的《放翁词》,那部书虽然很初印,但从内容上讲不如自己这个好,后来他又通过范认识了刘禹,又从刘禹处买到了吴昌绶的《宋金元明词》,他说自己本不想买这部书,但刘禹告诉他此书是某人拍下之后,因为一些原因而没有付款,为了解决问题,所以找到启晋,希望他能买下,于是他为了帮朋友就买了下来,某天没事干时,他翻看此书,偶尔翻到其中的《渭南词》时,觉得眼熟,于是就把自己的《放翁词》拿来对照,果真从内容上两书完全一样,他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于是就查找各种资料,最后终于弄明白了,原来这部书的版片吴昌绶后来转让给了陶湘,陶湘再次刷印这部书时就把《放翁词》改为了《渭南词》,为什么这么做启晋没有搞清楚,但他从此知道了,自己所得这部《放翁词》原来是改刻前的试印本,他觉得版本太有意思了,如是而对版本这个话题感了兴趣,也才有了后来的收藏。

我喜欢的旧书箱

也许是谈话多了,让他觉得累,在谈话的过程中,启晋先生一根一根地抽雪茄,烟雾弥漫于整个书房,熏得我也有些晕眩,他突然熄灭了烟,睁大他那凶巴巴的眼睛跟我说:“韦力,关于藏书的观念我需要跟你探讨探讨,你很不容易,又买书又读书又写作,你这么用功,我很佩服,因为我懒,但是你跟我没法比,因为你不是世家出身,所以在藏书的方法上,我想给你一些提示,你喜欢收集善本,虽然收到了私人藏书国内最好,但是,你跟国图比不了,你跟国内的各大图书馆也比不了,他们藏的善本都比你多得多,不说跟公馆比,就算你跟私人收藏家比,你比得过弢翁吗?你比得过历代大藏书家吗?肯定都比不过,那你还藏得有什么意思呢?我也知道自己藏不过你,更藏不过那些公馆,所以我的办法就要搞自己的路子,比如我的那些路边书,不论跟公馆比还是跟私人比那都是绝对的第一,现在谁想搞也不可能搞得过我了。”我听着他不停地教导着我,在间歇中我对他的言语表示赞同,我告诉他自己明白自己的收藏水平很有限,我向他请教怎么样才能把藏书搞出特色来,他以自己的实例向我讲解着藏书之道。

宫装的《礼记郑注》

启晋说他的藏书有五个版块,既有特色也同时是国内一流水准,第一就是他藏的“路边文学”,第二就是饾版拱花,第三则是清代民国影宋刻本,说到这个版块,他给我拿出了一部《礼记郑注》,是乾隆武英殿影宋刻本,他说这部书虽然市面见到得挺多,但他这部才是真正的宫装,他从拍卖会买回后,父亲少有地称赞他买得好。而启晋藏书的第四个专题则是宝卷,周绍良先生以藏宝卷著名,我问启晋这些宝卷是不是父亲留给自己的,他说父亲仅留给自己二十余种,并且是唯一继承父亲藏书的版块,但现在他收集了这么多年,已经达到二百多种,里面有很多难得的品种,启晋告诉我马西沙正在编中国宝卷第二辑,有很多品种都是他提供的底本,但是出版社付不了多少底本费,于是就把启晋安了个副主编。而第五部分专藏,启晋称之为民俗书,这个版块包括卦签、香艳书以及早期连环画,他给我分别拿出几个品种来展示,又打开书房内一小木橱,向里望去,里面是几十本裱装的册页,他拿出一些给我看,原来裱帖的都是晚清民国石印的图画,启晋告诉我,连环画这个名称是一九二七年正式命名的,但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这类的东西,他就收集了不少,全部裱成了这种册页。

宝卷

宝卷后的牌记

看完了这些书,启晋先生接着给我讲藏书之道,他说自己决不走古人的老路,那样的话,无法让自己的收藏在全国名列前矛,而我却不懂这些,走了古人的路,他又强调我藏书路数的不正确,他说以我的精力和财力,如果来收藏民国的影印本和影刻本,肯定能当全国第一,他说民国的影刻本质量很高,当年爷爷就很赞赏,并且将董康的刻本评为第一,如果我从这个方向入手,即使从现在开始买,也不晚,用十年的时间,基本可以把这些品种买全,那肯定就成为了天下第一。我感谢了他的认真指教,聊到此时,已经过了近四个钟头,我向他提出告辞,他告诉我时间已是下午一点,不如就在他家吃炸酱面,我接受了他的邀请,在吃炸酱面的过程中,他大赞弢翁家厨师的手艺很高,绝对超得过国内最著名厨师,他用两句话来总结了他对周家前辈的看法,他说自己最羡慕的人是周叔弢,最佩服的人是周学熙。羡慕周叔弢是因为他家的厨子,而佩服周学熙是因为他的持家,他说周馥去世后,周学熙让家里人一切节俭,才保住了家里的产业,周学熙自己结婚时用的一对木柜,得到孙子周绍良结婚时,周学熙把那对木柜用油漆重新油过一遍,送给孙子作为结婚时用具,而这对木柜现在就摆放在了启晋的家中,说着他指给我看,原来在上楼的时候我就看到了这个柜子,而今上面摆着一束放在精美玻璃瓶里的鲜花。

文美斋诗笺谱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