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州秀地寻家风|传周氏风骨,扬社会正气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发布时间:2018/7/22 10:18:02|栏目:家风传承 |浏览次数: 4171

“大凡人存心公正,则虑事详审。先审此事于国有益否?于民有益否?即有益矣,能持久而别无流弊否?斟酌已定,义当举办。”

——《负暄闲语》

上一期的家风推介中,我们介绍了英才辈出的纸坑山周氏家族的基本情况。今天,我们走进这样一群人,他们自发组成一个非盈利性文化研究会,他们开辟网站、博客平台、出期刊、举办研讨会、报告会,他们促进海内外周氏后人的联谊与组织家乡建设……他们有共同的名字——他们是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池州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周胜良,为我们深入剖析东至周氏家风家训的现实意义。


周胜良先生的话给了我们良多启发

研究会的渊源

研究会的成员,他们无一人是周氏家族的直系子孙,他们来自社会各界,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是一群怀揣着满腔热血的人,是一群肩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研究会的成立,不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给予周氏文化馆赞美、宣扬,追求表面的参观量,追求更高的名誉,而是想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周氏家训,让“崇儒尚德、培心正业……”的优良家风家训深入人心。

研究会的全体人员,家风家训的每一位传承者、弘扬者,欣慰于每一位父母对子女诠释“端家范、重勤俭……”,开怀于每一位来访者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社会风气不正是当下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听过、见过太多令人心碎报道,“老无所依”、“养而不教”……究其原因,其重要的一环是家风家训的传承缺失,我们重名重利,却忽视了对勤俭、善良、孝敬父母等优良家风家训的传承。研究会的初心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家风家训、传承家风家训、弘扬家风家训,做传统文化的振兴者,做家国使命的肩负者。

问答小结

[ 1 ]

Q:我们了解到,有很多家族的家风家训在近年来逐渐没落,很多人不能具体地说出自己的家风家训,请问您认为周氏家族是如何较好地保持自己的家风家训的?

A:周氏家风家训传承六代,仍能保持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世代坚守的结果。周氏一族自唐代迁至安徽东至便遵循先人“崇儒尚德”的教诲,世代耕读。周馥晚年著书《复暄闲语》,从读书、处世、待人、治家等十二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建议,以此约束子孙的行为。周氏后人世代研读此书,谨遵教诲。

同时,在和周老的座谈会中,我们对于现代人家风家训的传承有了新的理解。我们总说现代人忘了家风家训,不能详细地说出自己的家风家训,而在周老看来,每个家庭都有家风家训,但人们未必说得出来。家风家训的精神内涵在人们的思想、行为上可以体现出来。怎样归纳和总结好这些优良的家风家训是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责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有文化自信,了解自己的家族传承和家风家训就是实现文化自信的一种需要。我们应当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自信,秉持“洋为中用,中学为体”的态度学习西方的先进之处,正如周馥所言“考求西学,原属因时制宜,不可逐末忘本”。

[ 2 ]

Q:我们在参观展览时,发现周氏家风家训随时代发生了变动,您是如何理解这些变动的呢?

A:周氏家风家训从原先的家训六条、家规十八条到今日的四个四字成语的变化,源自时代的变化、社会衡量标准的变化和治理机构的变化。原本家训中一些封建的内容已经不适应今日的社会,逐步被淘汰,但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内容不会丢失,至今对人们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现代观念结合的周氏家风既能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可,又有利于当今社会的治理。

[ 3 ]

Q:为响应十九大的号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立足于家风家训,我们如何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影响,弘扬社会正能量?

A:周老给我们的建议是:第一、发掘更多传承家风家训的家族实例,如中纪委推出全国100个家风优良的家族。第二、将家风家训文化系统化、理论化、学术化,更好地融入到现阶段及以后国家的治理观念,从民间上升到学术的高度。第三、将家风家训用更多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好地让群众了解和接受。将其艺术化,用更易被接受的方式。

编者小记:

周老在忙碌的会议空隙,不辞辛苦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接待了我们,饱含热情地解答了我们的问题。九州追“风”实践队感谢周老的热情接待与倾情解答,感谢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研究会对我们的帮助与支持。有关周氏家族更深刻的精神内涵,我们会在后续报道中深入挖掘。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