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馥(1837—1921)在周家谱牒“礼乐光宗学,明良启俊贤”的辈份中属宗字辈,初名宗培,乳名玉成,后因太平天国事起,天下大乱,流亡他乡,家人怕他不得归,遂改其名为“复”,盼他早日回家。又因老家“屋后有玉峰山”而取玉山为字,以“门前之兰溪水”而取别字兰溪。入李鸿章幕府后,有一次李鸿章亲自手书褒奖单,误将他的名字写作“馥”字,于是将错就错,延用至今(《周悫慎公自撰年谱》)。
安徽的老辈人传说,周馥4岁开始读书写字,又师从当地名士王应兆(字介和),原本可以获取功名的,只因那年去应童子试,正赶上太平军打到安徽(1853年2月),考完第一场后,第二场刚开始,就传来了太平军攻克省城安庆的警报,于是草草收场,“仅试一文而罢”。后来数年战乱,民不聊生,皖南又是太平军与清军争夺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数年间,建德几度易手,周氏一家大小频频逃难,功名之事也只能化作了泡影。后来只好花钱捐了个监生。
这期间,周馥曾当过教书先生(袁家山书馆训蒙),还往芜湖贩过茶叶,在曾国藩的湘军中办过文案。“日夜凭垒守御,目不交睫者十余夜”, “一日数惊”。最潦倒的时候,曾在安庆八卦门正街摆测字摊,为人算命,凭一手好字,又为人代写书信、呈文及对联等等。
这时李鸿章驻守安庆,作为曾国藩的幕僚,正受命创办淮军,准备远征上海。招兵买马,拉营设寨是迫在眉睫之事。恰巧周馥有个老乡在李鸿章的伙房里挑水做饭,周馥百无聊赖时去老乡处走动,也就认识了伙房里的采买员。那采买员识字不多,但每天的用项必须记下,于是请周馥代为记账。有一天李鸿章偶翻账簿,见字迹端正清秀,有山岚之气,遂大为赞赏。或许李鸿章也有一番“测字”的本领,他认为惟有心正,才能字端,而一个人的字迹既关“品性”,也关“福泽”,于是断定周定是个品行周正的福将,于是延为幕宾, 成为李鸿章幕府最早的、也是最“铁”的一个幕僚。时为1861年,周馥25岁。
关于周馥的早年生活,近代作家李伯元在《南亭笔记》中曾述: “周每与人谈,辄道其生平事实,谓少时曾在某省垂帘卖卜。”他的自订年谱虽讳言其事,但也透露了些许蛛丝马迹。他在25岁那年记载:“十月,余至安庆。十一月,入李相国营。相国初不识余,因见余文字,始往办文案。”可知他因字写得好而入幕李府,是无疑的。至于后来周馥“心正”如何,从他与主子李鸿章的40年间的交往,可知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