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故里情深 > 建德千两朱兰茶

建德千两朱兰茶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发布时间:2023/2/22 8:33:02|栏目:故里情深 |浏览次数: 604


100多年前,马克思曾在《俄国的对华贸易》(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一文中,详细记述了自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中国政府准许俄商进入库伦、恰克图以来,中俄陆路茶叶贸易经历了长达180余年的历史,文中写道:中国方面提供的主要商品是茶叶……其中大部分是上等货,即在大陆消费者中享有盛誉的所谓商队茶。

有关资料介绍:商队茶种类有千两朱兰茶、武夷茶和安化茶等,而千两朱兰茶是其中的佼佼者。据《益闻录》记载(1883年6月27日):“建德为产茶之区,绿叶青芽茗香遍地。向由山西客贩至北地归化城一带出售。”又据《筹办夷务始末》所载:“朱兰茶,实系安徽建德所产。所经之路,由归化城走喀尔喀部落,即至库伦。由库伦即至恰克图。由恰克图出向俄边,即由俄边卖于西洋诸商。此项千两朱兰茶,惟西洋人日所必需。”古藉中所指安徽建德即今日的东至县。



朱兰茶(珠兰茶),又名千两茶,或称千两朱兰茶。古人为茶起名,习以花为名,朱兰茶其色如金栗兰之黄绿,其品如金栗兰之深香。“朱”与“珠”一字之差,一音二字,把“珠”写成“朱”可能是笔误。至于又名千两茶,是出于当时茶叶的包装。山西客商贩运茶叶,主要靠骆驼载运,一只骆驼的载量4箱,约合250斤,按旧秤16两一斤计算,平均每箱千两,所以号称“千两茶”。

东至历来盛产茶叶,但制作工艺落后。明末清初,东至茶叶的生产完成了由蒸青到炒青的技术变革,这个变革的直接结果是诞生了千两朱兰茶。可以说,朱兰茶就是今天东至县大量生产的条形烘青绿茶的祖宗,因为东至本土习惯称呼绿茶为“青茶”,这个称呼与清《至德县志》里称呼朱兰茶是一样的。《筹办夷务始末》盛称朱兰茶“上细”,亦即证实朱兰茶为条形茶。清末乡人周馥诗云“三月招得采茶娘,四月招得焙茶工”,也说明当时制作的茶是烘青制法。

1847年宋景藩《种茶法十条》中就具体介绍了这种茶叶的制作方法:“雨前摘取嫩叶,用锅略熟炒后,用簸箕盛作一堆,用手力揉去其苦水,再炒再揉,然后用炭火焙干。火不宜大,恐令焦黄。”这种制茶方法与目前东至名茶——东至云尖系列茶的制作方法是相一致的。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