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香传承家风 用阅读点亮未来

丁德芬|发布时间:2025/4/21 16:06:03|栏目:交流天地 |浏览次数: 93

以书香传承家风 用阅读点亮未来

    ——在安徽省公共图书联盟2025年世界读书日暨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上的主题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在这样一个弥漫书香与充满希望的春日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读书的意义。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以书香传承家风 用阅读点亮未来》。

       一、从周氏家风看读书,共同跨越时空的精神密码。众所周知,东至周氏家族以“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被誉为中国近现代第一文化世家。这个家族“崇儒尚德 培心正业 清慎开明 勤俭乐济”的家风精髓登上2016年11月15日中纪委网站头条,成为全国第70个,安徽省第3个好家风。2013年10月至今,累计20多万海内外友人追风而来。东至县周氏家风馆及周馥故里,因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和省级文保单位,获得中国华侨国际交流基地、安徽省研学基地等多项授牌。创作《追风》微电影等一系列作品广为传播,其中《聆听周村》获得省社科联一等奖。从晚清重臣周馥到北方工业之父周学熙,著名实业家、政治家、收藏家周叔,再到著名史学家周一良,外交部长王毅的博导周启朋等等,这个家族六代人横跨政、商、学三界,始终以“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为精神圭臬。周馥少年时,从尧渡镇梅城周村步行三十余公里到泥溪镇袁家山学馆求学,终成“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的典范;周叔将毕生珍藏的3.6万册古籍悉数捐献给国家,用行动诠释“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的家训。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不仅是个人修养的根基,更是家族传承的命脉、民族精神的脊梁。带给后人的启示是,读书的意义,在于超越了功利性的知识积累,成为塑造人格、涵养道德的终身课题。正如周馥在《负暄闲语》中所言:“苟能好学深思,自然知识日充,事理通贯。即能谨守数语,终身不失,亦必受用良多”这种“诗书滋味长”的阅读观,正是当今社会亟需的精神养分。  

       二、从家学到公器,肩负公共图书馆的时代使命。周氏家族的家学传承,既有“中学为体”的坚守,又有“西学为用”的开明开放。周一良先生在《毕竟是书生》一书中写到,八岁入家塾读古书,十四岁便系统学习日文、英文,这种“新知识与旧道德”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与当今倡导的全民阅读、终身学习不谋而合。而周叔弢更是将私藏化为公器,将个人的毕生藏书全部无偿捐赠给国家的壮举,更让我们看到了书籍的价值,在于从私人书房走向公共空间,从家族传承升华为全民共享。因而我们也能深切感受到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图书馆在新时代肩负着三重使命。  

       一是守护文明根脉。正如2018年在安徽省图书馆举办东至周氏家族《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展览、2024年在南京江北图书馆开展“六世书香传百年 周氏家风耀金陵”宣讲与展览,我们用典籍展览等方式,让书本里的智慧“活起来”。  

       二是搭建知识桥梁。通过举办“宏毅讲堂”的方式,邀请周氏家族后人,北京大学、池州学院等高校,以及东至县委党校的专家学者解读周馥的治家宝训《负暄闲语》等经典,让传统家训与现代价值对话,让历史智慧照进现实生活。  

       三是培育阅读沃土。东至县重启周家创办的“敬慈”“宏毅”校名,正是将周氏家族的优秀家风文化融入教育。公共图书馆也可联合学校、社区,打造“书香校园”“阅读驿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书海中找到精神坐标。

       三、从传统到未来,积极构建全民阅读的“中国方案”。当前,我们正面临数字化阅读的浪潮与快餐文化的冲击。但周氏家族“诗书滋味长”的智慧时刻提醒我们:真正的阅读,需要深度与温度的结合,需要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在此,我有三点不太成熟的思考,与大家共勉。

       第一,让经典阅读成为全民行动。建议在全省推广“家庭书房计划”,通过图书馆与社区、乡村联动,为每个家庭推荐经典书单、举办亲子共读等活动。周馥家训中“布衣暖,菜根香”的朴素精神,正是对抗浮躁阅读的良方。

       第二,让数字技术赋能书香传承。借鉴现代阅读的数字化经验,建设“云上家风图书馆”,将周氏家族以及更多的古籍善本、家训手稿转化为数字资源,让年轻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走进”周氏家风馆、周馥故里,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读书之道。

       第三,让阅读教育扎根基层土壤。建议以周氏“敬慈小学”校训为蓝本,在全省中小学推广“惟敬惟慈、培心培志”阅读课程体系,将《负暄闲语》《玉山诗集》等本土文化资源纳入教材,让青少年在乡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

       透过曾经悬挂在原东至二中高中部教学大楼的那副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我们或许可以探寻东至周氏家族百年不衰的密码。今天,我们以此为新的历史节点,以书为舟、以读为径,传承中华文脉,点亮民族未来,共赴精神的浩瀚山海!

       最后,我想以周叔弢先生捐赠古籍时的话与大家共勉:珠还合浦,化私为公,此亦中国人民应尽之天责也。让我们携手将个人阅读升华为全民行动,让图书馆成为滋养心灵的港湾,让书香安徽的画卷在江淮大地上徐徐铺展!

       谢谢大家!  

丁德芬

2025年4月20日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