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熙母亲吴太夫人的家庭教育
吴太夫人是晚清重臣周馥的夫人,是民族工业之父周学熙的母亲。
周馥家族在晚清时代,一家竟出了两位进士,一位举人,随后的一百多年里,教授大师级人物有百余人,此家族人才之多,涉及专业之广,足可以办一所中等规模的大学。人们探讨这个家族兴旺的原因时,发现其优良的家风传承起到关键作用。可追根溯源,竟发现周馥的夫人,即吴太夫人的家庭教育对家风的奠基、引领性作用不可忽视。这不得不让人感慨,中国文化的一种狡黠,一方面轻视妇女,对妇女有种种限制,另一方面又要求妇女“相夫教子”,赋予一个天大的责任。何谓相夫教子,就是像宰相辅助皇帝一样,辅助自己丈夫;像老师教学生一样去教孩子。吴太夫人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在丈夫橐笔从戎时,仰事俯畜,责于一身。尤其在子女的教育上,是言传身教,毫不放松。
近读周学熙的《吴太夫人事略》,我们看到了其母亲吴太夫人,对儿孙言教身教的点点滴滴:
“训勖子孙,立身行己”的立志教育。吴太夫人,十九岁嫁给周馥。当时的周家因忠厚好施,家道中落,地里的收获不足以维持温饱,吴太夫人“躬耕佐之”,因山田多贫瘠,种勤收薄,即使是戴星劳作,勤苦超出常人,但起码的粗粮都难以为继。周馥执笔从戎后,太夫人更是独撑家庭的重担,一家老小,皆由其奉养。特别是丧乱之际,太夫人携一家大小,辗转流离,呵护倍加。太夫人此时,只能一面祈祷儿女能长大成人,一面祈祷家庭能居有定所。到稍加太平,几个儿子相继长大,吴太夫人课子延师,不敢怠慢。特别是对儿子的立志教育,让他们以古人为标杆,以父亲为榜样,认认真真读书,清清白白做人,”远觑千古之上,心系造化之微“,儿子若稍有差池,便谆谆训诫。即使后来兄弟几人皆为进士、举人,可谓一门鼎盛时,太夫人犹嫌不足,还勉励儿子们“身行己之道,及时建树,不负科名”,也就是说,儿子们读书有出息了,但要参与实践,要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在社会上有所建树。随后几个儿子秉承太夫人之训,分别赴各地就任,且皆政声卓著,名声远扬。
“事必躬操,勤苦俭约”的劳动教育。吴太夫人一生勤俭,始终不渝,家里家外,事必躬亲。若说前期,乃生活所迫,是被动的承受;那么后期,家庭生活大有改观之时,是主动的修行了。其时,周馥官居高位,历署天津道长芦运司,家境渐裕,“太夫人仍布衣疏食,事必躬操”。尤其告诫儿子们:“持家贵勤俭,吾生于忧患,安之若素矣。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又说,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可不惧哉,愿后世不忘前人积累之艰辛也。”在吴太夫人的教育下,兄弟几个勤于政事,不辞劳苦;生活上“服食一切俱有常度,日用器物虽极细微,置之必有定处,端正整洁,无稍率意。”太夫人七秩正寿,周学熙想请戏班子唱一台戏,以博一日之欢,这本无可厚非,但太夫人执意不允。说“吾不以此开汝家骄侈之渐,汝何移其资以助赈?”周学熙听从吴太夫人的建议,捐出千金,来赈济安徽的灾民。勤可养性,俭可养德。一个母亲能率身垂范,一生勤俭,培养的儿孙怎能不优秀呢?
“仁爱为本,屈恩全义”的敬慈教育。人有善根,必为善人。一个内心良善的人,他定会待人温润如玉,做事恭敬严谨。吴太夫人,吃素四十余年,爱护生灵,慈悲为怀,在家为族人祈福,在外解他人之困。即使委屈自己,也讲求大义,舍己为人。壬申年周馥调任北洋,太夫人奉婆母至天津,此时胃病复发,身体虚弱,恰族人光镕公儿子去世没有后嗣,按旧例,周馥这支不应是他的后人,可婆母念同宗之谊,将二孙儿过继其家,续继香火。其时二孙才十四岁,太夫人尽管挥泪不舍,但还是为了一份”仁义“,让二儿子随其祖母回归故里。吴太夫人常对子孙说,“做人要怀慈爱之心,闻人贫困,拯之应惟恐不及”。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逢偏灾,太夫人莫不捐资济赈,亲族中有月给、有季给、有岁给钱币外,又继之以衣物,终年安排妥当,乐此不疲。中间有无厌之求的人,家人阻拦,太夫人告诫说:我从困苦中来,深悉贫穷者等待救助之殷切,宁可失之宽,不可失之严啊!于是节衣缩食,积累一定的资金,进行放贷,作为救济基金,后又改置良田千亩,取名乐济会,以赒恤孤贫无告者。又特别告诫周学熙说:“须知世上苦人多,他日汝得志,其更续扩充之,勿以此区区为止境。”正因为吴太夫人将“善”的种子,播在子孙的心田,他的子孙为家乡人民做了许多善事、好事。如周学熙为家乡修了万善桥,办了敬慈学校,其孙周志俊为家乡建了仁寿医院……
“毋遽言退,不负国恩”的爱国教育。俗话说:乱世思良将,太平报国恩。吴太夫人虽是农村老妪,但其识大体、懂孝道、爱国家。甲午中日事起,周馥奉命东征,转辗忧劳备至。乙未和谈议成,周馥郁郁而告归。周学熙也侍太夫人南返,寓居淮安,后居泰州,因气候潮湿太夫人染病在身,后迁徙至扬州才有所好转。此时太夫人叮嘱周学熙说:“你不要以我为念,应乘时建功立业,以报国家,以继尔父之志。”周学熙听从母亲的话,投北洋,掌管开平矿务,当英商玩弄手法,夺走开平煤矿主权时,他愤然拒绝在移交书上”副签“。为维护国家利益,他采取”以滦收开“的方式,积极争取矿权。终究回天无力,周学熙奋笔疾书:”孤忠惟有天知我,万事当思后视今“的联句,以表明自己对国家忠心耿耿的心迹。丁未年四月,周馥开缺回到扬州,周学熙上书请求终养,未被允许。太夫人听闻后。传谕说:”你当官多从你的父亲之后,你当更加勤勉尽忠,不要让家庭声望坠落,要继承你父亲之志干好事情,遇到困难不要言退,以负国恩!“于是周学熙又一心一意效力国家,直至创办民族工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吴太夫人几个儿子读书有成,为人有品,做官有为,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其纯懿之性,严婉之容,母仪之德,家教之范,确实让人肃然起敬。难怪清朝光绪皇帝为褒奖吴太夫人育子有功,行善有绩,诰封一品夫人,敕建牌坊并赐楹联:积善有余庆,流芳启后人。以彰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