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山周源流考略和纸山周始迁祖周繇对周氏家族的影响
东至周氏家族世代福泽延绵,家学渊源,据周氏宗谱记载家族始祖为“东周君鸠牧”,世代为官,周家第34世祖周访(646年-719年)即东至周氏始祖,周访,字咨臣,唐高宗李治时任御史中丞,后调任荆州刺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代唐称帝,周访因避武则天之乱,遂弃官归,自号曰隐庵,隐居山里,自徽州婺源七都迁筑于秋浦之秧田畈,其后秋浦析置至德,五代时改为建德(今东至),以唐山寺作为避乱之所,过着与世隔绝,与世无争的生活。在此生息繁衍,访生廷达,廷达生浚,浚生则迩,则迩生承明,累世皆隐居诵读,秉持忠孝传家,诗书启后的家风。至五世承明生四子,长曰缙,次曰绅,三曰繇,四曰繁;缙、绅迁于舒城,繇、繁迁于城东纸坑山。后周繁之后裔十九世英五迁居建业未归,英一仍居纸坑山。按周馥所述,居纸坑山周氏皆周繇之后裔。传二十二世永安生子八人为:政、权、升、成、广、全、满、圆,惟权、升有后,权之曾孙为极,升之曾孙为楹;极生有四子:景华、景渊、景良、景祥,楹生有七子:景春、景昂、景明、景晖、景星、景荣、景暹;后以景字派分股,权支下三大股为:景华、景渊、景祥,升支下四大股为: 景春、景昂、景明、景晖,合为七大股。至三十世人丁兴旺,遂正式建立派名为:国之大有文,礼乐光宗学;明良启俊贤,赞育庆咸若;忠厚自延昌,显扬在振作。“明良启俊贤”派字原为“明良庆祖贤”,后考虑于文意不顺,“庆祖”改为“启俊”。后景渊、景晖二股无人为继,合族共有五股,三十八世周馥为景祥股支下。
周繇(841年-912年),字为宪,晚唐诗人,唐咸通十三年(872年)进士,诗有盛名,全唐诗有《为宪集》一卷,诗如警句,语藏禅机,有“诗禅”之誉,与许棠、喻坦之、任涛、温宪、郑谷、李昌符、张乔、张蠙等人,称为“咸通十哲”(“咸通十哲”是活跃于晚唐宣宗至昭宗年间的寒士诗人群体)。周繇先试官秘书省校书郎,乾符中(877年前后),调河南福昌县尉。后辟襄阳徐商(唐宣宗大中末年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咸通四年为宰相)幕府,检校御史中丞。黄巢兵起,归隐九华山,与张乔、许棠、张蠙,形成名响文坛的“九华四俊”。中和中(882年前后),仆射王徽(约818年至891年,唐末尚书右仆射,字昭文,京兆杜陵人,今陕西西安杜陵原人,唐宣宗大中十一年进士)称其孝友可以表俗,奏为至德令。李昭象(是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至四年(844年)在池州任刺史的李方玄之子,能诗)以诗送曰:“投文得仕而今少,佩印还家古所荣”。周繇任福昌县县尉之际,杜荀鹤曾作《送福昌周繇少府归宁兼谋隐》:
少见古人无远虑,如君真得古人情。
登科作尉官虽小,避世安亲禄已荣。
一路水云生隐思,几山猿鸟认吟声。
知君未作终焉计,要著文章待太平。
另据《周悫慎公全集》卷首第一册周学熙、周学渊、周学煇为先父所作《行状》中记载:“六世祖讳繇,咸通进士,与许棠、郑谷等称“咸通十哲”,官至御史中丞,时人称为“诗禅”,池州文学自公始”。
繇为东至有史记载的第一位进士,以“孝友”著名,对周氏家族的影响是深远的。周馥在《光绪戊子乡试揭晓长子学海中江南举人次子学铭中顺天副榜诗以志喜二首》中有诗句:“文章孝友家风在,努力期高甲闬门”。句下注解为:“中丞公为咸通十哲,当时人称孝友,余以孝友名堂,欲励子孙崇德业继前徽也”。而纸山周的名号为世德堂,周馥支下为孝友堂。后周馥以孝友堂的名义在芜湖万顷湖九条沟置田千余亩,永济孤贫。周学熙晚年自编定《孝友堂家塾课程标准》,严督子弟功课。周学熙曾说,无论世界如何乱,人心风俗如何改变,“道德者千古不磨”,是立人涉世之根本。人们常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书香门第绵延流长;纵观近代周氏家族,历经百余年,仍族盛支繁。在历史长河中,权利、金钱皆为浮云和过往云烟,唯有文化、德行、精神的传承才是永恒的。我认为研究周氏家族,不应忽视周访、周繇、周繁对其家族的影响,而仅从周馥开始,周馥从一介监生成为封疆大吏,有个人自身的因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周馥的父亲周光德,尤其是他的祖父周乐鸣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由此我们很好理解周馥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引退后,略仿北齐颜之推所撰《颜氏家训》,撰写《负暄闲语》,训诫诸孙的初衷了。这是“孝友”精神的光大,更是周氏家风的传承。
在周馥逝世93周年祭奠仪式上的发言
各位周氏宗亲、各位同仁:
受周氏文化研究会筹备处的委托,我谨代表周氏文化研究会筹备处的各位同仁作一简短发言。
逝者如斯,乡贤周馥逝世93周年之际,我们在纸坑山周馥接官厅与周氏宗亲一起,举行周馥逝世93周年祭奠活动,我们今天祭奠周馥,首先是要表达我们最深切的追思和缅怀。周馥从一介书生,投身军旅,转入仕途,官至封疆大吏。在创办洋务运动、外交、水患治理等方面,对当时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水利建设等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
我们今天祭奠周馥,也是要表达我们的敬意。周馥为家乡建设和发展尽心尽力,情系桑梓,关注民生,减少屯田税赋、茶叶税收;兴办教育,捐巨资重修文庙大成殿、创办研经书院、捐办池州中学;重视文化传承,主导倡修《建德县志》;赈济孤贫,兴修水利等不一而足。
我们今天祭奠周馥,还要表达我们的信念。无论任何时代,为国做贡献,为民谋福祉是永恒的主旨。今天我们以祭奠周馥逝世93周年为契机,慎终追远,兢兢业业开展周氏文化研究,挖掘周氏文化遗存,传承周氏家风,推动和促进周氏文化交流,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