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又称宜城。
多年后,每当周复回想起当时这一幕,还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那天周复正在一个代写信函的摊子前跟摊主闲聊,他的肩膀又被人拍了一下,转过身来,他看到还是那个细眼睛,不过他的身后却跟着两个穿制服的官兵。细眼睛一脸的惊惧,周复想,说不定他捅了什么篓子,正好被官兵逮着了。正疑惑,细眼睛用手指着他对官兵说:“就是他。”周复大吃一惊,立即有大祸临头之感,想逃,但终归还是站在那里没动。
其中一个官兵问他:“你是周复?”
周复说:“是的。”
官兵说:“那就跟我走一趟吧。”
周复看了看细眼睛,细眼睛还是一脸的惊惧,显然他受到了不小的惊吓。但想到自己并没犯什么过错,心情一下子平静下来,他想即便有什么不测,也只能随机去面对了。
一个官兵在前面带路,另一个官兵跟在周复后面,细眼睛则落在最后。没走几步,后面的官兵对细眼睛说:“还跟着干什么,赶紧滚吧。”细眼睛像得到大赦似的转身就跑。
周复被带进一个大院,穿过几间很深的屋子,来到了一个厅堂里。厅堂中央摆着一个宽大的书案,书案上堆着一些书籍和文稿以及笔墨纸张,对边是一张很宽大有很多雕花的木椅,上面坐着一个很威严的长官,他看上去四十岁左右,面容清瘦,目光犀利。
带周复来的那个官兵指着周复对长官说:“李大人,他就是周复。”
李大人将周复上下打量一遍,然后举起一封信札问他:“这是你写的?”
周复看见,这正是他帮细眼睛写的建言书,于是把书写的过程老老实实地说了出来。
李大人听完爽声笑了,说:“我说呢,他怎么会写得出来这些东西。”周复知道,这个“他”指的是细眼睛,细眼睛一定受到了逼问,难怪他一脸的惊惧。
周复正不知所措,就见李大人态度突然变得和蔼起来,说话的语气甚至带着点激动:“你气色不凡,文才出众,书法尤其好,就留在我身边帮我办理文案吧。”
其实在听到那个官兵称呼他为李大人时,周复就猜测到这个李大人就是李鸿章。现在听李大人这么说,周复一下子恍如梦中。
就这样,周复似乎一脚跨进了龙门,之后,凭借着勤勉和忠诚,他渐渐成为李的亲密幕僚。他对李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时时处处感恩戴德,以至在李去世后,他满怀深情地写了一首悼亡诗:
吐握余风久不传,穷途何意得公怜。
偏裨骥尾三千士,风雨龙门四十年。
报国恨无前箸效,临终犹恨泪珠悬。
山阳痛后侯芭老,翘首中兴望后贤。
其实当时的李鸿章还只是曾国藩的幕僚,正在为组建淮军奔走操劳。值此非常时期,要办理的文案常常堆积如山,周复一丝不苟,不辞辛劳,常常伏案到深夜。安庆城处在江边,冬天的夜晚冷风刺骨,寒气逼人,手脚冻僵了,他就搓搓手跳跳脚,接着又伏案疾书。他觉得,只有这样勤勉不懈,才不会辜负李大人对自己的赏识。
十一月,周复接到家书,惊知祖母在彭泽九都寿终,但因公务缠身不得归家,他痛哭数日,只能在江边设奠遥祭而已。
第二年,也就是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以钱鼎铭为首的十多名苏州士绅悄悄搭乘英国商船,从上海来到安庆,向曾国藩乞援,希望曾派兵到上海,欲解上海被太平军围困之急。曾觉得渡兵困难,钱便找到李鸿章商量,以上海可守可攻,易筹饷等好处说服李,渡兵可利用英国的商务轮船,过金陵时,太平军必不敢贸然发炮攻击。李觉得切实可行,于是发兵前往上海。
周复和六百多名军士隐匿在船舱中,不敢露面。过金陵时,他们从缝隙中向外窥望,发现南岸下关和北岸九洑洲的太平军都在凭垒观望,不敢发炮攻击,他们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十一月,周复又接到家书,称父亲八月二十一日在彭泽九都去世。周复遂请假从上海回到九都,和祖父商量后,决定将祖母和父亲的灵柩运回纸坑山安葬。这时,由于安庆已被湘军攻克,建德和彭泽的太平军也消失无踪,周复先是雇人雇车,护送祖母和父亲的灵柩回到纸坑山故里,之后再去把祖父和母亲接回到纸坑山,妻子带着两个儿子也随后而至。
周复看到,县城五里范围内的民屋大多被太平军当作了营垒,毁坏严重,他家的屋子几乎被夷为平地。村子里大多数人家都在修葺屋子,祖父花了五千文,从数里外买了五小间瓦房运到纸坑山建造。价格之所以如此之低,是因为他们避乱初归,无以糊口的缘故。
屈指一算,从咸丰七年去彭泽九都避乱,到同治元年回到纸坑山故里,一晃六、七年过去了,期间避乱时的苦难,祖母和父亲的相继去世,以及自己戏剧性地得以在李大人的幕府中就职,一切都让人觉得恍如梦中。
第二年二月,在安葬好祖母和父亲后,周复劝祖父、母亲以及妻子安居故里,又只身返回上海。到了安庆,在等候去往上海的商船时,忽然听到消息,说是金陵的太平军十万人马由长江南岸西上,已经聚集在池州一带,他们想逃回广西老家,沿途官兵正在围追堵截。周复焦急万分,因为自己必须及时赶赴上海,只好派人连夜赶去纸坑山,请家人速逃过江,到安庆避乱。
祖父得到消息,立即带着家人动身,他们避大路走小道,经过梅山和詹村,在一天夜里来到江边,这时却遭遇大雨,一家人只好在江民的茅檐外躲避,他们又累又饿,打算第二天再寻找机会过江。可是半夜里,远处传来了骚乱声,祖父立即哀求这户人家,请他们尽快用他家的小船载两家人过江,不然大家都性命不保,这家人觉得祖父说的在理,于是大家都爬到船上,船夫奋力摇橹,江上风大浪急,差不多用了半个时辰才划到对岸。
刚在岸上站定,他们就看到南岸燃起了大火,杀声冲天,哭声震地,灾难再一次降临在江南大地上。
这次祖父带着家人从纸坑山来到安庆,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周复托一个洪姓亲戚在安庆西门外租了一块地,修建了几间草屋让家人暂时居住,又从上海寄来银两接济家用。
这次逃到安庆,是他们家自避乱后河老屋棚以来,十多年间的最后一次逃难。之后,太平军在建德和彭泽逗留数月,他们和官兵在这两片土地上殊死博战,民众又惨遭劫难。他们田地失耕,房舍被毁,不得不避栖山林,死亡随时会威胁到他们:或死于刀兵,或死于饥寒,或死于疾病。周复他们家曾经避居的彭泽九都、宁家湾等村,皆为废墟,鸡犬不存。
后来有乡人对周复说:“你祖母和父亲皆殁于彭泽九都,来不及外迁,固然是撼事,但因此你扶柩回乡,离开了九都,幸免于难,岂不是大幸?回到纸坑山故里,又及时得到消息,预谋到安庆避乱,不然也会全家性命不保。这就像有冥冥者默默护佑着你们,你祖母和父亲若地下有知,也感到安慰了。”
周复听后,泪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