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滦收开”大显英雄本色

宋路霞|发布时间:2014/1/10 14:58:18|栏目:轶事史话 |浏览次数: 1856

当初张翼被迫出卖开平矿务局,实为英人德璀琳与胡华玩弄的阴谋。1900年6月八国联军进攻天津。7月14日天津失陷时,俄军就宣布俄军占领区的开平煤矿为俄国所有。曾任天津海关税务司的德璀琳对俄国的宣布不甘心,就想通过“合法”的手段取得开平矿权。于是密谋策划了一场“苦肉计”,借八国联军成立联合军事管制机构之机,先把张翼逮捕,再假装去看望,并以不惜代价营救为诱饵,骗取了张的委托书,又通过贿赂翻译,在译文上做手脚,迫使张翼在已设好的圈套《移交开平矿务局合同及副约》上签字。胡华遂即宣布此矿已卖与英商了,中国人不得过问。直到1902年因开平矿局拒挂中国国旗时,清廷才大梦初醒,知道此矿已被出卖了,一时全国哗然。袁世凯得知勃然大怒,对张翼连参3本,清廷遂将其革职,并责成其赴伦敦向英国法庭诉讼。结果英国法庭虽然承认英商欺骗在先,但仍判定应照副约履行。几年下来,此官司如向老虎嘴里讨肉,打也白打(《清史辞典》卷下)。

袁世凯眼看张翼没有指望,转过头来又找周学熙,要其去办理收回开平的交涉,因为开平一矿实非小事,京津一带的北洋实业用煤多赖于此,若不收回,等于能源部门被人卡住了喉咙,但要收回,在弱国无外交的情势下,又谈何容易?!果真久议无结果,于是在得到袁同意的情况下,周制订了“以滦收开”的方略,于1907年另创滦州矿务公司,招股银300万两,矿区面积达330平方里,东西矿区与开平相接,以期限制开平逐步达到收回开平矿的目的。次年又创滦州地矿公司,以期相抵制而为外交之后盾。滦矿开掘后,英商以“侵犯了开平的矿权”为由,阻止钻探,继而又商缓采掘,百端要挟,英国领事也经常跑到督署咆哮,声言要调兵船来犯。周始终沉着应付,拒不退让。英国公使则向清廷外务部施加压力,威胁恫吓。清廷责成袁世凯要慎重处理,免召事端。而袁世凯每把周学熙叫来问话,然而这些均未把周压垮,始终坚持一面交涉一面开采。并将个人财产全部投入,又动员兄弟亲友入股,百计张罗,誓与英人斗到底。英商见一招不成,又搬出降价的故伎,想把滦矿挤垮,从五元一吨,最后甚至减到一元多一吨煤,迫使滦矿打降价战。周学熙在描述这一时期时说:“开平倾轧愈甚,后来减价竞争。滦矿抵制力发公债,又复中梗,事事棘手,处处困难,公司濒于危殆...友人多劝余放弃,余以为事关国家利权,又为华北民生所寄,惟其至此,愈不可畏惧而退”(《周止庵先生自叙年谱》)。事实上降价之战不仅中方损失,时间一久英方也感到损失太大,吃不消了,于是派出洋员帮办萨登前来说合,建议双方停战,可以坐下来谈判,实行双方联合办矿。周学熙鉴于收回开平遥遥无期,指望发行债票赎买开平,又因种种原因而搁浅,如果中英合办起码可收回部分利权,作为权宜之计未偿不可。这实际上标志了减价之战的中方的胜利。

然而联合办矿的具体谈判亦艰巨异常,英国人那森一副居高临下的气势,要滦州矿局隶属其开平之下,而周学熙坚持自己的条件,毫不退让。结果争争吵吵,谈谈停停,舌敝唇焦,历时一年多,英人始克就范。其间英国公使居尔典公开袒护开平,条件谈不妥就耍赖威胁,向清廷施压力,要清廷饬令滦矿停办(《周止庵先生别传》),甚至以要下旗回国,中断中英邦交相要挟。那时中国人与外人谈判,向来畏首畏尾,深恐造成外交事端,故而一味迁就的多。而这次他们碰上了强硬的对手,周学熙根本不吃那一套,几句话便拆穿了他们的把戏:“既议联合,已属两国商人之事,岂能因此毁坏邦交?彼不过空言恫吓,欺人无识耳!”遂继续据理力争,英方也无法,他的“强硬”之名由此远播。终于1912年6月,正式签订了开平、滦州两矿联合营业的契约,成立开滦总局(即开滦煤矿),此时已是民国了。周学熙始终认为这是权宜之计滦矿公司有权将开平公司的全部产业由两造商定公道价格购回”,以示其“以滦收开”的初衷。合并后的开滦煤矿总局设天津,总理于十年之内由开平推荐,内设华人督办一人。滦矿资方公推周担任,周说:“吾拂虎须,冒万难,创办滦矿,几濒绝境,始意谓‘以滦收开’,今仅成联合之局,非吾愿也!”(《周止庵先生别传》)遂推辞不就,仅担任了滦州公司的主任董事。开平的矿权直至1948年唐山解放,才算全部收回。



Copyright © 2019-2023 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16014160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东至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      电话:0566-3321087      技术支持:池州企速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447号

  • 扫一扫关注于我们